记者丨李瀚林
23日晚,今年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接下来,就是填志愿了。
有人说,高考填志愿,无非就是三点考虑:去哪个城市,上哪个学校,选哪个专业。
城市和学校变化都不大,但今年的专业有些变化。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2022年全国范围将新增31个专业在本科招生,新设专业横跨9大门类,其中工学新专业占比接近一半,文学类则连续第二年挂零。
记者在梳理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之后发现,高校新增专业并非轻易划定,背后有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呈现,也有相关门类专业在就业市场热度的反映。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和学生的是,在专业填报上,更需要将上述两点一并纳入考虑范畴。
最新:
今年新增31个专业
工学类占比最高
据教育部官网公示名单,2022年全国新增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总共有31个专业。
在总共31个新增专业中,工学类多达14个,占比约45%;剩余55%的新增专业被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在内的8个门类瓜分。其中,艺术学门类新增了5个专业,为新增专业第二多的门类,而文学类则是挂零。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2021年全国本科新增专业37个,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门类,文学类依旧无新增专业。
不仅仅是文学类,近年来,在新专业增设上,包含文史哲在内的整个人文学科都鲜有新增调整。其中,文学门类2020年开始缺席,历史学门类2016-2019连续四年无新增,直到2021年和2022年才分别新增了“古文字学”和“科学史”两门专业;哲学类更不多提了,近十年时间几乎无新设消息。
趋势:
工学连续两年新增最多
智能技术新专业成“香饽饽”
我们将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和2022年新增本科专业放在一起来看,除了两年均无文学类专业之外,其新增专业也有共同特点:
1、工学类工学类连续两年新增专业最多,且均为14个;
2、新增专业中,“技术”是关键;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37个新增本科专业分别有法学类3个专业,教育学类1个专业,历史学类1个专业,理学类3个专业,工学类14个专业,农学类5个专业,医学类3个专业,管理学类4专业,艺术学类3专业。
可以发现,新增专业中有约1/3属于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也就是技术导向的新工业,表现出了高校在专业设立上智能化升级的特点。对此,教育部表示,新增专业均是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设置的特色专业,也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设的国家最紧缺专业。(专业具体名单如下图所示)
再来看2022年本科新增专业,其中分别有经济学2个专业、法学两个专业、教育学1个专业、历史学1个专业、理学1个专业、工学14个专业、农学3个专业、管理学2个专业、艺术学5个专业。
据了解,在新增的31个本科专业中,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置,而它们的共同点是均涉及“智能”“智慧”等技术。
教育部:
新增专业背后是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设定还会考虑人才供给市场
纵观2021年和2022年的本科新增专业,主要是将传统工科专业与计算机、电子通讯、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融合。这可以说既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时代的需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对于本科新增专业曾解释称:“高校的专业设立需要支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因此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密码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养老服务管理、预防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等一批专业布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略的是本科阶段对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才能进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创造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再厘清高校新增专业背后的两个逻辑:
一是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能促进了人才市场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则会增设相关学科、专业以确保充足的人才供给。
这对应的是新增比如“智能技术”等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专业,
第二则是当某些本科专业在毕业季出现了专业毕业生和企业单位供给的“两难”问题,或者某一专业在就业市场热度过高,则表明高校输送的人才在规模和质量上无法有效满足人才需求或有所失衡,需要调整的就是门类内部的专业划分了。
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曾表示:“新设专业还需对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进行有益补充。”例如,教育部连续两年在艺术学类专业上均进行了调整,新设了更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科技艺术、纤维艺术等新专业。
当然,从考生们填报志愿的角度来说,兴趣肯定非常重要,但适当结合就业趋势来综合考虑,也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