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涅将军"狄青和狄青梳妆台传说
王明见收集整理
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文物景点中有个狄青梳妆台,梳妆台的来历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当然,这个传说与北宋名将狄青有关。
相传北宋时从汴京开封城向南,达于江淮水系有一条运粮河。该河过陈州古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西直通豫南,朝廷经常把江南的粮食运到汴京,实行南粮北调。
仁宗年间黄河决口,大水先是冲毁汴京的运粮河,又咆哮着流到陈州古城西面的运粮河段,淹没了庄稼,冲倒了房屋。百姓缺粮断炊,盗贼泛起,多次抢劫船运皇粮,到处一片混乱局面。
仁宗得到信息,多次派官员到陈州运粮河视察治理,均未如愿。这时候,朝中有个武将叫狄青,是北宋名臣。我们在这里对狄青做个简要介绍: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累官延州指挥使。他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中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为大宋社稷重臣。
此时狄青因年迈多病在相国寺养病,听说此事后从床上坐起,忍病向仁宗写了奏折,要求到陈州治理运粮河。仁宗喜出望外,立即下旨,狄青以钦差大臣之职,常驻陈州治理运粮河。狄青妻子双阳公主知道此事有危险,就阻止狄青前往。
狄青劝说道:我有一盏宋皇宝灯,你提着头前引路,怕什么?
话说这盏宋皇宝灯,原是古代神话劈山救母中华山娘娘用的一盏宝莲灯,后来流传到人间。北宋时期,有官员把这盏宝灯从民间进给了宋皇。宋仁宗接到这盏宝灯十分高兴,请来一位书法名家在上面写上“宋皇宝灯”四个隶书大字。后来,一位著名画家为宝灯绘上“七仙女”的美人图,使这盏宝灯更加光彩夺目。宝灯底座是盛开的莲花,上边是一圈珍珠。圆圆的宝灯红得发紫,周长二尺,底盘是一块美玉,内装一颗夜明珠。宝灯不仅有刀砍不烂箭射不透的特点,而且还有遇喜则明、遇悲则暗、遇亡则灭三大功能。后来仁宗把宝灯送与了八贤王。因狄青屡立战功,狄青姑母狄后做主将八贤王之女双阳公主嫁与侄儿狄青为婚。八贤王疼爱女儿,就以宝灯赠与女儿和驸马。
从此,狄青和双阳公主就靠这盏宝灯一连打了许多胜仗。如今巡查陈州,狄青准备带着这盏宋皇宝灯,和双阳公主一同前往陈州。
一天早上,双阳公主双手挑着光彩照人的宋皇宝灯,狄青带着十几个侍卫,登上开往陈州的大船。船很快来到了陈州古城西边的运粮河畔,陈州官员正在这里迎接。狄青打过招呼,没有歇息就在运粮河上巡察起来,但见大水茫无边际,成群结队逃荒要饭的灾民衣不遮体、面黄肌瘦,心里不禁打了几个寒颤。他随即写了表章奏明皇上,并求皇上把从江南运来的粮食先打开几船分给饥民。宋仁宗接报后立即降旨照办。
这里的盗贼一到天黑就到运粮河上,只要看见粮船一来就去抢劫。这天晚上漆黑一团,盗贼们看到载满皇粮的大船从京城往陈州开过来了,遂一拥而上哄抢起来。此时恰逢狄青早有准备,遂让双阳公主挑着宝灯,他带着铜面具,拿着大刀,几个箭步冲上去,伸手抓住了领头的强盗。这时,一群盗贼向狄青扑来,经过一番搏斗,狄青和侍卫们很快把这群盗贼抓了起来。
狄青把这些人押送陈州府,而后四处走访,最后得知这些盗贼都是州府官员的亲戚邻居。这伙人杀人放火、抢劫粮船、无恶不作。于是,狄青让双阳公主挑上宝灯,把盗贼押送京都,面奏仁宗。宋仁宗下令,调离与此案相关陈州府官员,将盗贼头目押回陈州正法,在运粮河畔开刀问斩。这里的人们高兴得拍手叫好,齐鸣鞭炮。从此,从南方过来的粮船便能一帆风顺地往汴京城里开去。
同时,狄青又带领众百姓挖沟渠,迅速排除水患;同时加固河岸大堤修筑桥梁。众百姓依照狄青命令,纷纷带着铁锨、箩筐等工具,成群结队地奔向运粮河两岸。狄青不仅把这盏宋皇宝灯高悬在运粮河上空,把河两岸照得如同白昼,还和百姓们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劳动。
一天,这盏宋皇宝灯暗了下来,原来是双阳公主疾病大作。狄青就让侍卫们把双阳公主送回住房请医生治疗,可他自己却没能顾得上去看望双阳公主。几天过去了,狄青来到双阳公主跟前,双阳公主一个劲地埋怨狄青。狄青却对双阳公主说:“古代有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人们传为佳话。我们不应当向大禹学。”
一番话,把双阳公主说笑了。于是,双阳公主挑着这盏宋皇宝灯,摸黑和秋青一起往运粮河岸赶去,又和百姓一起干起活来。
就这样,仅用几十天的光景,人们不仅挖了几十条大河沟,还在运粮河到陈州古城万亩城湖之间挖了一条小河汉,让运粮河的水排到环城湖去。黄水很快下去了,人们又把河堤加固得铜墙铁壁一般,并在河上建了几座大桥方便通行。从此,陈州古城西边的运粮河段面貌一新,河水清澈见底,数百艘大船每天从这里来来往往,从江淮水系装满皇粮的大船也一路顺风到达京城。狄青还带领百姓在运粮河两岸植树造林,一行行树苗很快吐出嫩芽,运粮河岸绿树成林。
这个时候,狄青常把对战场、对功名的留恋深埋在心底。他借着青辉播洒的月夜,凝视如璧湖水,散开发髻,以水作镜,用木梳轻轻梳理发丝,想将心中对战场的留恋梳进这湖水之中。突然一声水鸟啼叫,惊得将军忙收起闲适的心,轻轻长叹一声。
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之际,宋仁宗带领文武官员乘坐大船,从汴京直达陈州古城西的运粮河段巡察。当看到运粮河气象一新,众百姓安居乐业时仁宗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同坐在船上的双阳公主手中的宋皇宝灯“啪”一声灭了,只见一溜火星金光闪闪飞上了天。瞬间狄青疾病大作,一下子晕倒在船上,很快闭上了双眼。
宋仁宗和官员们眼望狄青,失声痛哭。河岸上的众百姓听说狄青去世了,也都流泪满面,到处哭声震天。
为了纪念狄青,宋仁宗和文武官员亲自派州府官员给狄青察看墓地。他们来到陈州古城东北35里处一个一马平川的地方,把狄青埋到了那里,立碑纪念。同时还在城西北2里处狄青住过的地方,给狄青建了个梳妆台,为的是狄青生前忙于治河无暇梳妆打扮自己,死后也好让他梳妆打扮一下。
1000多年过去了,狄青宋皇宝灯所代表的亲民爱民精神还在运粮河两岸人们的心目中闪闪发光。
狄青梳妆台现状:狄青梳妆台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在淮阳龙湖西2里处苏马庄北面的高地上,为纪念宋朝武官狄青而建。梳妆台台基为一高台,上建楼房,石槛翠瓦掩映林间。台前有石坊,塑有狄青像。
今梳妆台已不存,唯有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