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散(花蕊石)

1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花蕊石散 2 《普济方>卷三四八引《产经》:花蕊石散 3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十药神书》:花蕊石散 4 《普济方》卷三四八引《产经...

导读:辽、夏、金、元是与两宋并立的历史时期。是又一次民族医学交流和文化大融合,经验积累更为丰富。这一阶段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时期,为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的“金元四家”光被于世,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少数民族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窦默、滑寿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窦默(1196—1280),元初理学家,金针灸医家。他的“流注八穴”、“补泻在于手指”、“莫如用针”、“气至沉紧”等针灸学说,对后世针灸医家颇有影响,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著有《标幽赋》、《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另有《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为其后代所辑。

滑寿(约1304~138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名医王居中学医。研读《素问》、《难经》,颇有心得,遂著成《读素问抄》和《难经本义》二书。继之精心研究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诸家之说,融会贯通,深有造诣。后来又随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学习针法,遂对经络悉心研究,取《内经》等书中有关经络的理论,于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十四经发挥》3卷,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与其他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而成十四经,并在《素问》、《灵枢》的基础上,通考腧穴657个,考正其阴阳之往来,推其骨孔之所驻会,详加训释。

据考,滑氏著述甚丰,计有:《读素问钞》三卷,《难经本义》二卷,《十四经发挥》三卷,《本草韵合》、《伤寒例钞》三卷,《诊家枢要》一卷,《滑氏脉诀》、《脉理存真》、《樱宁生要方》、《医学引彀》、《樱宁生补泻心要》各一卷,《医学蠢事书》五卷,《滑氏方脉》、《滑氏医韵》、《麻诊全书》四卷,《痔瘘篇》、《滑伯仁正人明堂图》等十七种之多。

陈文中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宋、金间儿科医家,字文秀,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县)人。官和安郎判太医,兼翰林良医。精通内科、儿科。在江苏涟水一带行医15年,救治病人很多。集家传己验之方,于1254年撰成《小儿痘疹方论》一卷,对痘疹进行了专门论述:除《小儿痘诊方论》之外,陈氏还撰有《小儿病证方论》四卷,论叙小儿的保养和发育,小儿指纹及面部形色望治,并论惊风及痘疹证治,附列方药。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陈氏二书合刊,名为《小儿病源痘疹方论》。陈氏学术以重视脾胃、善用温补为重要特点。

严用和、忽思慧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严用和,字子礼,江西庐山人,约生活于1199至1267年,于南宋庆元至咸淳年间,享年大约七十余岁,临证数十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疗经验。著有《济生方》和《济生续方》二书行世。严用和所撰的《济生方》,原书共10卷,载近70种病证。每病则立论在前,附方于后,有论有方,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严用和重视脏腑、尤重脾肾,临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的学术思想。

忽思慧,元代医家,回回人。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以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被选任饮膳太医一职,至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编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十药神书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十药神书》一卷。元·葛可久撰。刊于1348年。本书收载了十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实用有效,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痨瘵(结核病)专著,书中自序说:“此书得自师传,在吴中治劳症,起死者数千人”。可见它的临床实用价值之大。书中详细阐述了证的分型和方法的分类。判定了十首合理的方剂,分为止血剂,止咳剂、祛痰剂、补养剂等。分别以甲、乙、丙、丁......十天干次序排列。

治疗方剂奇而离于正,大多实用有效,为治疗肺痨病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治疗法则和有效方剂,如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独参汤、保和汤等得到后世许多医家的重视,如清代医家叶天士颇能巧妙地应用葛氏十方,并在治疗中屡见奇功。至今这些方剂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许国祯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许国祯,字进之,元代曲沃人。许国帧博通经史,尤精医术。世祖即位前即召他至翰海(今阿尔泰山),留守掌医药。忽必烈继帝位(1260),任他为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廿年,他承世祖之命,召集全国医学名士,增修御药院所刊方书,“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编成《御药院方》2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

危亦林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元代著名医学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20岁开始业医,对祖传医术有着深厚兴趣,将祖传医书及验方详细加以阅览、研究,并在行医过程中进行验证和修改,其医道日益精进。他通晓内、妇、儿、眼、骨、喉、口齿各科,尤擅长骨科,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家。

王重阳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为主、《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回回药物院

 
中医文化丨国医小镇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景观长廊:辽夏金元(二)
 

西域回回人的医药学堪称发达,元初大批回回人被征调进入中国后,医药学也随之传入。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政府分别在大都(今北京)和上都(内蒙古正蓝旗)设置回回药物院,研究推广回回医药,并专为宫廷、达官贵族及宿卫炮制回回药物及和剂。由拂林(今叙利亚)人爱薛掌管。回回药物与验方在当时社会上引起普遍重视。在秘书监中还保存有《忒毕医经十三部》(忒毕Tibb,阿拉伯语,意为“医典”)。约有60多种回回药物由中亚传入,可治多科疾病。

—— ——辽夏金元时期

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科普 完结——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zixun/500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