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最大功臣是谁(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最大原因)

汉献帝刘协为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功不可没,因为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因果关系。曹操获得官渡大捷的关键人物是许攸,正是他在最重要的节点上投奔曹操并给...

东汉末期,在曹操实现北方一统,但南下的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的主要精力就从扩张统一的军事战争转换为队内的权力巩固了,在曹操集团内部发生了比较大的事情,也就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集团的重要谋臣荀彧病逝,历史上记载是“以忧薨”。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关于荀彧的是,大家最认可的一种观点就是,他是忠于汉室的,反对曹操封王,不愿意曹操过于压制汉室,达到篡位的目的,所以曹操利用手段提前让荀彧“下线”。

这里先说一句,荀彧反对的不是曹操封王,而是反对曹操称魏公,国公位等同或低于郡王,曹操是在荀彧死后4年,才被汉献帝册封为魏王的。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之所以说曹操是荀彧之死的最大嫌疑人,是因为荀彧明确反对过曹操称魏公,曹操很不爽,但是在荀彧死后,次年曹操得偿所愿,而且荀彧之死也的确和曹操有关系,毕竟他是被曹操强留于军中的。

《三国志.荀彧传》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率军征讨孙权的时候,曹操特意让荀彧前去劳军,其实这不符合曹操集团的习惯了,荀氏一族,一向都是荀攸随军征战的情况比较多,荀彧一直是留守大后方的。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就拿曹操最关键的一仗,官渡之战来说,荀彧荀攸叔侄是帮了曹操大忙的,荀攸在官渡前线,设计了整体的斩杀颜良文丑的计划,斩颜良,曹操采取了荀攸声东击西的策略,诛文丑,荀攸又是力排众议,力主设计歼敌,在官渡对峙时期,荀攸也提出了袭扰袁绍粮道的计划。

荀彧就更不用提了,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曹操粮草补给不足,已经有了撤军的意思,是荀彧写信告诉曹操,这一退就大势已去,什么都没了,这才打消了曹操撤军的想法。

可以说荀彧和荀攸是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最大功臣,而到了建安十七年(212年),虽然曹操在赤壁大败,但是曹操集团局势还没危急到需要荀彧去劳军的地步,再者征讨孙权,曹操是占有兵力优势的,没有让荀彧来前线的必要。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而且荀彧到了前线病了,最后还是忧郁成疾,死在了寿春,他忧虑什么呢?

《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彧卒於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权以露布於蜀,刘备闻之,曰:「老贼不死,祸乱未已。」

关于荀彧的死,流传着另外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空食盒,荀彧终无汉禄可食,自杀了,另外一种就是说,荀彧死后,一些从寿春逃亡到孙权那里的人,他们和孙权说,荀彧是不听从曹操诛杀伏皇后的之命才自杀的,孙权告诉刘备,刘备直接开骂了啊。

但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不太可能,毕竟是经过逃亡之人和孙权之口说出来的,为何这些人会从寿春逃亡,如果是曹操真的让荀彧诛杀伏皇后,或者说只是想测试下荀彧,都没有必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按理说不会有其他人知道。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再者就是从孙权那里传出来的消息,还能希望保持客观公正?尤其是曹操还在打孙权,说白了这不就是孙权和刘备巩固联盟的一个由头罢了。

相对来说,第一种曹操逼死荀彧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荀彧是荀氏一族的领袖,也是替曹操打天下的颍川士族的代表,极具影响力,他若是不想曹操和汉室之间的地位平衡被打破,那么曹操称魏公,加九锡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为了争夺权力,争夺权力这一点后世的观点之一,因为曹操发布过一道求贤令。

《三国志.武帝纪》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曹操颁布求贤令的时候,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完成军事调整部署,将主要兵力布防在东线之时,有人认为后来荀彧和曹操闹掰,原因之一就是求贤令。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因为曹操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贤才,就可以用大量加入曹操集团的新人,分散颍川士族的影响力,也必然会削弱荀氏一族在曹氏集团内部的实力,所以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支持汉室,以汉室为靠山,巩固自己手里的权势。

我们现在是无法了解当时真实情况的,我个人认为排除曹操有分化内部集团的意图,毕竟北方已经一统,在不出大乱的情况下,曹氏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曹操作为曹氏开疆拓土的“君主”,必将要为内部实力平衡考虑。

《荀氏家传》时,荀攸为太祖谋主,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诸军事。太祖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

颍川士族中陈氏和荀氏都是大家,陈氏不用多提,想象你听过陈群,而荀氏在加入曹氏集团后,荀彧主管大后方,荀攸随军征战,荀衍也是一度督河北诸军事,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长子,以加强曹氏和荀氏的联系。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而到了建安十五年,曹操的确要为后来考虑,所以吸引新人,削弱内部已经势力的集团是一个办法。

但我认为曹操此举不止如此,要知道当时的局势是,曹操赤壁大败,短时间内无力再度集结大军剿灭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出现端倪,所以曹操的求贤令,更多的是为了后世的曹魏所立,为的是吸引天下人才。

乱世之中,战争不止发生在战场杀上,也是人才的抢夺战,没有人才,也就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所以曹操此举,也是为了釜底抽薪,削弱孙权刘备的人才积累能力。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话说回来,我不认为荀彧是为了争权而和曹操闹掰的原因,在于如果他是一个希望掌控权柄的人,当初就不会拒绝曹操给自己封三公的请求了。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而且要知道,荀彧死后,荀氏一族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荀彧的侄子荀攸了,荀攸可没有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且荀攸可能是支持的。

而且若是荀彧想夺权,应该在求贤令发布的时候就表示反对,何必等到求贤令发布两年后,才站出来反对曹操,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实际的选择。

《魏氏春秋》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

曹操建立魏国之初,荀攸就是尚书令,如果荀彧当初是为了夺取的话,必然有荀氏一族的支持,那么在曹操有意打压荀彧后,荀氏一族应该不会在魏国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而且当初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也就是他平定天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文若是荀彧,公达是荀攸,可以说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可是即便如此,在曹魏追封功勋的时候,荀攸是配享太庙的。

《三国志.少帝纪》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配享太庙是对功臣最大的荣誉,但是曹操亲自承认过的,荀彧功绩是要高于荀攸的,可是荀彧并没有配享太庙的殊荣,有人说他不是魏臣,所以没办法进太庙,那郭嘉也不是魏臣,照样进了太庙。

荀彧和曹操闹掰,反对其称公是为了夺权?荀彧还是偏向汉室的

所以说主要还是荀彧生命最后一段生涯,和曹操对着干,别人都支持曹操称公,加九锡,为进一步篡汉称帝做准备,但是荀彧就是不支持,荀彧的内心还是偏向于汉室的,也可以感受的到,在荀彧病逝后,汉室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弱了,最起码在曹操尊崇汉室的时候,有实力的只出现了袁术这么一个称帝的(有一些实力极其弱,在历史上只留下一个名字的人称帝不算),我个人的观点是,荀彧还是因为忠心汉室而和曹操分道扬镳的可能性更大。

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少帝纪》《三国志.荀彧传》《三国志.荀攸传》《荀氏家传》《魏氏春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zixun/4002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