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碳中和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党跃武主持开幕式。
“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碳中和人才培养研讨会”旨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教高函〔2022〕3号)等文件要求,深入实施碳中和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提高碳中和类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碳中和领域教育专家学者齐聚蓉城,共同研讨我国碳中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四川大学梁斌副校长代表会议承办方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高等学校是我国“双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四川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大力实施“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牵头编制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碳中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四川大学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一道,为我国“碳中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力。
在本次研讨会中,四川大学牵头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首本系统介绍碳中和技术的教材——《碳中和技术概论》正式发布。
该书系统介绍了各项碳中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分为能源篇、资源篇、信息篇、产业篇以及决策篇。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能源、化工、电气、信息、建筑、交通、农业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碳中和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碳中和技术概论》的编写对于填补我国碳中和技术相关教材空白、培养碳中和领域人才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研讨会中,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资源共享与一流课程建设等主题开展了充分细致地研讨,为我国“碳中和”人才培养明确了基本方向。
拓展阅读:
四川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碳中和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
早在2011年,学校就成立了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已经在碳中和领域深耕十余年,建立了“零碳新能源—过程减排低碳—末端CCUS负碳”全链条式研究体系,布局了CO2矿化利用、低能耗CO2捕集、海水直接制氢颠覆性技术、低成本高效制氢技术、超长寿命低压氢镍储能电池、稀土钒钛基低压固态储氢、汽车尾气净化等碳中和领域前沿方向,获得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CO2矿化减排与利用耦合工艺关键技术与应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及应用”等重大科研奖励。
2021年,学校作为工作专家组组长单位牵头编制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设立了全国首个“碳中和技术”博士学科点,牵头编写了全国首本《碳中和技术概论》教材(高教出版社),已开设“碳中和技术概论”专业课程和"碳中和:人与地球共同的未来"核心通识课程,碳中和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四川大学官网、SCU熊猫人才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