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问题的是人教版第十一套小学数学书,被指书中的插图丑,画法画风丑、人物形象丑、低俗,意识形态也有问题。负责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抨击这版教材插图的同时,引发一股怀旧潮。对比之下,8090的课本阳光又美丽。从1951年秋季,第一套人教版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正式使用开始,到2012年秋季经修订形成的第十一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新教材,这其中一定有你用过的版本。一起回忆一下~~
01
人教版十一套教材
第一套
1951年秋季在全国中小学正式使用
1949年初,久经战乱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而编订一套适用于新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成为领导人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大事。为此,中央决定成立专门编写、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及教育图书的专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时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兼任人教社首任社长、总编辑。
1951年秋季,人教社完成了第一套中小学通用教材的编写,新中国教育也由此进入了教材统一出版、统一使用的新时代。
第二套
1956年秋季在全国使用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根据会议的决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从各地选调一批干部、教师,充实和加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和编辑队伍。吕叔湘、吴伯箫、辛安亭、朱智贤、陈乐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陆续进入人教社,参与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相比于第一套中小学教材,1956年投入使用的第二套人教版课本,内容编排更加系统、科学,开启了“依纲教学”的先河,让新中国课本进入到了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其中《文学》和《汉语》两个课本编写队伍堪称“豪华”:《汉语》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负责,著名散文家吴伯箫则负责《文学》一书的编写工作。编写过程中,吴伯箫还不止一次请来茅盾、老舍等文学大家召开编写座谈会。
第三套
1961年秋季,新编十年制教材在全国十年制学校使用
1960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集中力量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中宣部副部长张磐石、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领导教材编写工作。这套教材中首次出现英语教材。
第四套
1963年秋季,在全国十二年制学校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
这是第四套人教版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克服了“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大中小学生停课“闹革命”。人教版教材遭到批判,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干部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因此,这套教材仅在小学和初中的一、二年级使用过,后续教材均未及出版使用。
第五套
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1980年全套教材编写基本完成
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也是人教版第五套中小学教材。当时教育部以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教材编辑人员为基本力量,并从全国抽调一批专家和教师,组成一支200余人的编写班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78年秋,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教材投入使用。1980年,全套教材基本编写完毕。
这套教材对于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教材的混乱状况、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套
1982年秋季和1984年秋季,六年制中学、小学教科书分别开始向全国供应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和实践,广大师生、领导及编写者普遍反映中学在五年中很难完成教学计划,农村孩子小学五年毕业后,年龄也偏小,不适于参加劳动,教育部决定在对小学五年、中学五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的同时,试行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的教学计划。
1981年开始编写六年制中学教材,198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1983年开始编写六年制小学教材,1984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到1986年,新编或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材编写完成,基本形成了一套十二年制(六三三)的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第七套
198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
这套根据新大纲编写的中小学教材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均衡,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具体,适当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
87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被网友称为记忆中的“最美课本”。
第八套
1991年秋开始使用
1990年3月,国家教委颁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并颁发了修订后8个学科的中学教学大纲(语数外理化生史地)。调整后的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
根据上述文件,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教材进行了修订、新编。修订、新编的高中教材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修教材强调基础,选修教材用于提高,总体要求有所降低。部分小学、初中教材也参照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精神进行了修订。
第九套
1990年秋开始在部分中小学校实验,修订后于1993年秋开始在全国推广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义务教育教材,英语教材中的李雷和韩梅梅人物形象成为“80后”上亿人的集体回忆。李雷和韩梅梅最早是人教社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英语教科书里的两个人物。2000年人教社推出英语教材修订版后,Li Lei和Han Meimei退出了90后的视野。
1988年,国家教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六三制、五四制两种学制)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初审稿)。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教材规划出版开启了“一纲多本”的局面。人教社于1990年秋开始在部分中小学校实验、修订后于1993年秋开始在全国推广,并于2000年再次修订的义务教育教材,同与之相衔接的1997年秋开始在部分省份试验、修订后于2003年秋在全国使用的普通高中教材,共同构成了第九套人教版供全国选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使用时间长达十余年,这套教材也因为“跨世纪”而备受瞩目。
总结成功的经验,克服存在的问题,“跨世纪”教材在继承基础上实现创新,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要求,更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当年上学用的是上图这一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封面都有印象。
第十套
2001年开始使用,此后实验区逐年扩大,2006年秋全部使用
自2001年9月起,14个学科的人教版义教课标实验教材陆续进入实验区。2004年9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投入实验。这是第十套人教版供全国选用的中小学教材。
这一套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图片来源见水印丨侵删)
第十一套
2013年审定出版
第十一套教材是在十多年教材实验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并完善的,在内容选择和结构体系上进行了新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据了解,该版教材于2013年审定出版,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十一套中小学教材。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社据此对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第十一套中小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称这套教材“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可读性,让学生快乐阅读”、“新教材由国内著名的书籍美工和设计专家做了统一的美工和版面网格设计,并根据新的版面网格系统重新设计各类图像,使页面更清爽、美观。修订后的教材版面设计疏朗大方,图文位置编排适当,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但是目前大家抨击的小学数学教材插画似乎违背了人教社“增强教材审美性”的初衷。
02
做教育真得要有情怀
情怀是一个很虚的词
吴勇曾在采访中表示过“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这种认识没错,方向和角度错了,做教育书籍设计更需要一种情怀。
“情怀”是一个很虚的词。创业失败的人说:“靠情怀都是假的,并不能给你带来成功。”社会对他的情怀不买账,现在的人更谈实干,不要整“虚头巴脑”的东西,挣到钱的才是王者,“情怀”能当饭吃吗?“情怀”跟“利益”是一对相冲的词。在社会面的反映就像,职场中你跟老板谈“涨薪”,老板跟你讲“情怀”,你跟老板讲“情怀”,老板要你“996”。现在的人既惧怕谈情怀,又很怀念老一辈人的“情怀”。字还是那两个字,时代不同,意味变了。
这件事出来后,有插画界的人士出来说话,其中就有知名的乌合麒麟,他认为画风丑很大程度因为钱没给够,“给多少钱画什么质量的画”,至于那些钱没多给画画得好的属于撞大运,请到了廉价的好画工。
从商业插画角度,乌合麒麟说得没错,“给多少钱出多大力”,越是知名的插画师,价格越贵,他在为同行争取更多的商业回报。这些观点放到商业行为中完全讲得通,插画师要吃饭,出版社要吃饭,赤裸裸谈金钱并不羞耻。但是缺乏“情怀”、只谈“金钱”的书籍设计、插画工作还是变味了。教育和医疗是两个最要凭良心的行业。
当然,插画师付出的劳动要尊重,给予报酬理所应当,价钱多少大众无从而知。乌合麒麟猜测给的少,而且插画也不会由署名的本人“吴勇”去画,或由学生代劳,也有可能再被转手。
被迷信的“权威”
由人教社对第十一套审美的初衷可知,他们希望“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新教材由国内著名的书籍美工和设计专家做了统一的美工和版面网格设计”,所以小学数学的书籍美工他们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吴勇”。
而且以吴勇的资历,他在这一行确实称得上“专家”:清华美院毕业,曾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曾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央美、清美、北服的客座教授。
按声誉、名望、资历请来的“画工”,人教社不认为自己请错了,他们评价新版的教材“版面设计疏朗大方,图文位置编排适当,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问题被曝光,大众觉得教材的美感并非如此。人教社的眼睛跟大众不一样吗?普通人能看出来的问题,干教育几十年的专业人员看不出来?这其中有个问题:迷信权威。
我也会去某些城市旅游,当地的朋友介绍这是政府花了多钱请大设计师设计的展览馆。单看外观比较一般,甚至好像在哪里看过,仿佛设计师名过其实,背后大有可能展览馆的设计出自大师的学生之手。
迷信权威的时代该过去了。在这一点上,普通民众跟上时代了,他们会表达这件所谓的“艺术品”故弄玄虚,某些大师的行为是在“装神弄鬼”。反而一些政府部门、办事人员还在迷信权威,不敢质疑权威、反叛权威,他会去找所谓的专家,因为这些人有身份“背书”,降低事情做错的概率。
还记得张艺谋为铁道部拍的那部天价宣传片吗?1850万拍了5分钟的视频。审计署发布审计公告称,“2009年至2010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制作中国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宣传片的水准被大众吐槽,还牵出了受贿案。这次的教材插画风波尚不知道会牵出什么案子。
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
再回到“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的话题上。一名插画师,如果因为钱为教材画插图,最后呈现精美的作品和正确的意识形态也罢了,至少对得起他的工作,工资也是应得的。想想建国之初的几套教材,哪一篇文章、哪一幅插图、哪一个知识点不是倾注了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他们是为了钱去干这件事的吗?叶圣陶、吕叔湘、吴伯箫……按他们的声望,人教社应该付天价的酬劳了吧!那时举全国之力编教材,他们想孩子被教育好,中国人不要再吃没文化的亏,中国能发展。对比现在的有些人,他们只想我口袋的钱挣得够不够,甚至还要歪一点,把什么东西灌输进去。
光有情怀不一定能干好事,没有情怀只谈利益很大可能干不成好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书籍是教育大工程中的砖瓦,“砖瓦”质量不行,工程的牢靠程度堪忧。我们也在喊: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之根基出了问题,拿什么谈少年强,拿什么谈中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表现之一又在教材,做教材编写、版式设计、插图这些工作谈商业和利益真的伤感情,伤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