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称为“帝都”,是个大多数人向往的城市。因为在众人眼中,无论是资源还是教育,北京有太多的优势,也有太多的便利。很多人都觉得,能来到北京生活是个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生活在北京的人,幸福的路也有崎岖。今天,我们就说说非京籍在北京的难。
安家难
小T从陕西一个县城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几年埋头苦学考上了硕士。按理说名校外加硕士研究生的光环,绝对可以让他被幸福笼罩。
然而,到了与门当户对的女朋友谈婚论嫁的时候,小T犯愁了。
众所周知,北京这些年的房价是令绝大多数人仰望的存在。由于特殊的环境因素,五环外也有很多70000-80000一平米的楼盘。以小T家的条件,首付肯定是指望不上家里的帮助,而自己紧攒慢攒也得攒个五年八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租房。小T的未婚妻说,租房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一点归属感。
一个朋友曾经开玩笑地说:“感谢父母早生我几年,否则我连首付都付不起。”
是玩笑,也是现实。
交通难
张雪峰老师在吉林财经大学讲课的时候讲起了他在北京的生活。他买的房子在西北五环外,打车到北京西站140,到北京南站180,到北京首都机场220,到北京大兴机场450。张老师说每次他出差回到北京,他的想法都不是“啊,我回家了。”而是“啊,我怎么回家?”明明是辛酸与无奈,被张老师讲出来却生生变成了段子。
像他这样经常出差的人,打车的费用是普通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耗费在路上的时间更是如同谋财害命。
堵车就不说了,早晚高峰的所有道路都是停车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在环京地区安了家,比如燕郊、固安。披星戴月者比比皆是,不是敬业加班,是每天六七个钟头的时间都花在了上下班的路上。
每天晚上6点左右,郎家园的公交站便排满了回燕郊的“候鸟”,排队候车的那种壮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节日里哪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社交难
都是从外地来到北京生活工作的,就会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外地的同学和朋友。
北京朋友经常会被外地朋友误解,说北京人钱多能装不热情。都来到了你的城市,干嘛不一起聚聚?几十年的交情,怎么不把我送到机场?事实上,在北京生活的人很难做到来去接送,全程陪同。
北京人社交成本太高,高到从通州去石景山吃顿饭,还不如去趟天津来得快。因为北京太大,大到根本就不像一个城市。
北京相当于2.5个上海,8.2个深圳,14.8个香港,13.5个纽约。
单说北京的地铁,发展到今天,到底有多少条线,如果不查地图北京人可能都说不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地朋友来了北京,以为咱们已经很近了,实际上咱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城市,咱们可能在若干个城市,中国海淀,中国国贸,中国通州,中国石景山……如果以时间为衡量的标准,通州人和石景山人谈恋爱就应该算异地恋;从昌平去一趟大兴,就可以说是出差。
所以,也很怀念,也盼相见,不是不见,相见的艰辛还不如继续怀念。
上学难
小学毕业升初中,应该是个顺理成章且轻而易举的过程,因为我们国家是九年义务教育。
这个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很平常的事,对于生活工作在北京的非京籍人士来说,是一种奢望。
孩子小学毕业是北京这类家庭的分水岭。这可能意味着夫妻、父子、母子至少六年的分离。
非京籍的学生无法在北京读高中,也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差异,绝大部分父母就会选择孩子小学毕业即离开北京。
有的直接回老家。或者父母继续留在北京工作,孩子回去后由老人看管;或者父母一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去陪读。
有的就近落户天津。或置办房产或人才引进,想尽办法只为孩子有户籍有学籍,而父母则每周在北京天津之间循环往复。
有的读私立学校,几年下来,大几十万的学费也是压得父母无法呼吸。
有的等待积分落户接受派位分校,但极有可能分派的学校不是理想的学校,也可能离家很远很远。
......
有人说,既然那么难可以逃离北京啊。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而已。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只是有的人歇斯底里,有的人沉默不语。
在北京,虽然辛苦,但却值得。无论怎样,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生活许我一地鸡毛,我就还他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