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叫作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如今在泉州办学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作为一所高校留给大众最直观的印象,我国有很多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有改名经历的。其中学院改大学较普遍,有浙江海洋学院改为浙江海洋大学、重庆邮电学院改为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改为西华师范大学等众多例子,冷门改成热门、小地名改大地名等也是常见规律,比如上海水产大学改为上海海洋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改成江苏师范大学、襄樊学院改成湖北文理学院等范例。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作为一所高校留给大众最直观的印象,我国有很多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有改名经历的。其中学院改大学较普遍,有浙江海洋学院改为浙江海洋大学、重庆邮电学院改为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改为西华师范大学等众多例子,冷门改成热门、小地名改大地名等也是常见规律,比如上海水产大学改为上海海洋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改成江苏师范大学、襄樊学院改成湖北文理学院等范例。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我国高校改名绝大多数时候是趋向于更高级的变化:比如学院改大学是特别常见的方向,相反类似大学改成学院这种“逆向行驶”高校改名就非常难的,可能通常我们都会想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名气到实力都是在金字塔的顶部,因此我觉得这并不不具备代表性和普遍性,毕竟她的实力在这里叫什么名字都响亮,比如此前它还曾叫作中国首都医科大学。

大学改学院是指同一层次的改变,比如都是本科院校(不包括中州大学改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升本更名的高校),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改为西北师范学院就是一个例子,大学到学院看似是降级,但从省名到以大区冠名并且恢复西北师范之名,因此它成为我国高校改名逆向行驶的经典;此外还有一所学院也经历过这种操作,她就是福建医科大学(以下简称福建医大),如今的 福建医科大学也有一段在泉州办学的历史。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7年设立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的福建医大是一所历史悠久并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1949年就已定名为福建医学院,成为早期以省份冠名的医药类高校之一,它的发展也比较快速。1969年对福建医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福建医学院与福建中医学院(今福建中医药大学)、华侨大学医疗系(系1958年成立的厦门医学院)合并为福建医科大学并迁址于泉州市华侨大学的校址。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此次合并相当有魄力,三所医药类本科院校的组合,可以说是将省内当时所有的本科医药高校集于一处,同时扩大和提升了办学实力。这个体量若延续至今的话,福建医大的发展应该会更好,其含金量自然更高,在华南、华东的影响力恐怕也更高。

但令人不解的是,身处泉州的福建医大在1982年更名为福建医学院,而在1978年时福建省就有将福建医大迁回福州的决定。高校改名比较常见,但与甘肃师范大学改为西北师范学院不同,福建医大改成福建医学院后校名内涵不但没提升反而有降级的成分,为何会有这次反常的情况呢?或许如下是原因之一。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第一可能是学院实力的变化,这指的是原福建中医学院在1976年就从当时的福建医科大学划出复校了;虽说这些会有影响,但这都是可通过后续发展弥补的,因此这并非必然的原因,因为福建中医学院复校后,福建医大之名还是在泉州沿用了6年。

第二可能跟区域内的高校布局有关,1978年华侨大学复校获得支持,华大校址已为福建医大使用,因此医大必然面临迁校,当时的社会经济来说短时间内新建还是有压力的,相比之下福建医大再回福州就成了最佳之选。


1982年福建医科大学改名福建医学院,以此来看我国高校的逆向改名

个人觉得当时福建医大改为福建医学院是属可改可不改的情形,因为同样的环境下,当时的福建医大至少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继续留泉州办学,新建校区虽说有压力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此为保留驻地;第二是保留福建医大的校名之后迁回福州办学,此为保留校名,毕竟多年发展学校已颇具实力。

但最终既没留名又没保留驻地,令人非常惋惜。福建中医学院划出后的福建医大就是以原福建医学院为基础,换一个时期也许福建医学院当时还是会沿用福建医大之名;调整后毕竟办学体量有改变,因此由福建医大改为福建医学院是谨慎和低调的方案。十四年后的1996年4月福建医学院才再次以福建医科大学启航,不管怎么说这次改名也是可以避免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xuexi/715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