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必须把学习“四史”与社会变革的深刻实践联系起来,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四史”的学习,做到深学深悟,在深入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践行初心。
学习“四史”,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其间不仅蕴含了近百年来中国的艰辛奋斗历程,更彰显了中国在百年的斗争和跋涉历程中不畏艰险、矢志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初心。中国从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写在高高飘扬的旗帜上,此后从未有丝毫动摇过。即使是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面对政府提出的对“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人”,仍然有无数的人抛头颅、洒热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矢志不渝地坚守革命信念,矢志不移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视死如归,舍生忘我。即便是在血肉横飞、伤亡枕藉的抗战年代,仍然有无数中国人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舍身殉难,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无数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荒无人烟的边疆大漠地区、在普通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到处都是他们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无私奉献的身影。改革开放后,无数中国人在金钱、利益面前丝毫不动摇,极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精神追求,坚持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保持中国人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都被忠实地记录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里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学习“四史”,就是要学习中国人这种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要学习中国人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的战斗精神,就是要学习中国人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永葆忠诚不变色的坚贞不屈精神。
学习“四史”,勇扛使命担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担当史,厚重的历史书写着中国人的担当与奉献,铭刻了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的成立与其说是应运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毋宁说是应运担当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呼唤这些社会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学习“四史”,就是要学习中国人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勇扛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使命和责任;学习“四史”,就是要学习中国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并最终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斗争精神。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检视现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风险和挑战,唯有担当才能创造奇迹;面对困难和问题,唯有担当才能磨炼品质。任何挑战都是一种锤炼,任何风险都是一种锻造,中国人应以坚忍不拔之毅力在沧海横流的时代大潮中勇挑重担,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在风雷激荡的伟大斗争中砥砺初心。要勇蹚地雷阵、敢涉深水区、能啃硬骨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
学习“四史”,推动创新发展。“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唯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唯有创新,才能推动发展。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僵化的教条都是阻碍事物发展、社会进步的元素,任何权威的论断都只是有条件的存在,任何真理都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只有与时代同步,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辨明时代发展的方向,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做时代的“弄潮儿”,引领时代进步。学习“四史”,必须厘清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源与流;学习“四史”,必须汲取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经验与教训。思想如果跟不上时代变化,领跑者就可能变成后进生;脱离时代需要,就可能会固步自封、坐进观天,变成井底之蛙;背离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就可能被时代抛弃,为历史所唾弃。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上和战略上都有重大的创造,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行动指南。我们要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我们党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前我们党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展望的伟大梦想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创造条件,改进方法,选准时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