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至此明亡。

大明王朝十六帝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大明王朝十六帝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 朱允文。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 应天府(今南京),为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 朱元璋之孙,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 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 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 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 惠宗,后世称为 明惠帝,谥号为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 恭闵惠皇帝。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其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靖难之役后杀死多位建文帝忠臣。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中,他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他与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谥号全称为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先后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9岁即位,年号正统。明英宗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正统十四年,瓦剌入犯,亲征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死后葬于十三陵之裕陵。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第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朱祁钰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南明时期,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的家庭成员有朱瞻基、李惜儿和朱见济等。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濬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孝宗朱祐樘,又作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根据清人编纂的《明史》记载,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为世人所诟病;但是也有人认为武宗追求个性解放,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是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1521年去世,死后葬于康陵, 庙号武宗,谥号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次子。因张皇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明神宗),年号嘉靖,与杨廷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明世宗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后期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发生“壬寅宫变”,便不再理政。1565年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明世宗。1566年明世宗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明穆宗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朱载垕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朱翊钧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他也曾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背负了千古骂名。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便驾崩,时年39岁,史称“一月天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年-1627年),明末皇帝。年号天启,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自幼也备受冷落。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在位7年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大明王朝十六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明朝末代皇帝,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

纵观大明一朝,不和亲,不结盟,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谓是骨头最硬气的一个朝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xuexi/1565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