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间「一张图看懂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

血中英雄满天涯,不数当年博浪沙。

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须衔剑底情何暇,犀照矶头语岂夸。   

长记越台春欲暮,女墙红遍木棉花。

这首诗是中国同盟会,一个叫温生才的,并不出名的年轻人,在1911年剌杀了清廷广州将军孚琦后,狱中的绝笔。

此诗读罢,数日以来,每念及此,令我的心绪久久不宁。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同盟会会员:温生才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悠久的历史掉以轻心。当中国人的一双黑眼睛眯起来,要向世界提及自己5000年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事实常常因这个民族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飞花柳絮。但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的日子里,在中华帝国内发生的却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民族和一片国土的严重受伤。

从1840年开始,整个世界窥视中华帝国的猎人式的目光与这个帝国向外部世界打探的好奇的双眸,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踌躇之后,终于相互对视了。在这一对视的瞬间,无论是西方浅色的还是东方深色的瞳仁里,都同时映射出某种难以言表的心态,这种心态复杂得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民族之一的中国人的生存与生活理念——尽管后来乐观的中国人几乎将100年前中华帝国的苦难完全忘掉了。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1900年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在紫禁城举行阅兵

我想,我们真的应该来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来尝试了解一下我们的先辈们创业的艰难和不屈的精神。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爆发过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终结了腐朽的清王朝,也结束了中国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同时,也使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场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清军湖北新军部分军官,在1911年革命成功后的合影 背后的革命旗帜是十八星旗

通常意义上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直到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一连串的革命运动。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当时代表中国的清政府,尽管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进行了最顽固的抵抗,但反侵略战争失败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是德国出兵占领了胶州湾,然后是日本霸占了台湾,控制了福建,法国控制了海南、两广以及云南。继而是俄国强占了新疆、蒙古和东北三省。而老牌的大英帝国,在强行租界香港和威海卫之后,其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中国最为富庶的长江流域的江浙、湖北、江西地区,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而后,更是将触手伸到了沃野千里的湖南和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清朝大厦将倾,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爆发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义和团农民运动,西方列强借口保护使馆调兵进京,上演了英、俄、法、美、意、日、德、澳等八国联军在京城血腥屠杀的悲剧,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民族的灵魂,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他们摈弃了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维,向着走向共和的革命大道迅跑。

而要说辛亥革命,则不得不提孙中山,因为这一连串的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正是孙中山。

这使得百年以来,孙中山的名字被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国父孙中山

对于世界来讲,他是东方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者,具有梦幻般思维的思想家和从不屈服命运的顽强斗士。他的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将温文尔雅与暴力反叛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神奇,令世界始终对中华民族近代意识的艰难觉醒充满巨大好奇。而对于中国来讲,无 论被尊为“国父”还是“革命的先行者”,他所发动的一连串的暴动,连同他的家世、性格、举止、穿着,乃至爱情,都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他的画像至今仍挂在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画像上的他,上唇留有标志性的短须,穿着当年他亲自为国人设计的制服,坚定的目光穿越百年时光凝视着他的祖国的沧桑巨变。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天安门广场的孙中山巨幅画像

中国近代史离开孙中山几乎无法叙述。辛亥革命离开孙中山同样无法叙述。但是,要梳理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是困难的,因为众多的研究史料已将他独特的所作所为涂满了斑斓的油彩,历史的情节缘此在国人的追忆里被装点着,犹如充满写意性构想的中国戏曲文本。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凌晨四时,孙中山出生在中国广东香山县翠亨村。虽说他年幼时也给地主家放过牛,但其实他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这使得十三岁的时候,得以支付昂贵的路费去美国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孙眉在美国是一位富裕的牧场主。出洋留学的经历对于孙中山的成长影响巨大——他自称:留洋后“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少年孙中山

二十岁那年,孙中山回国后转而学医,先入广州博济医院,再入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先后在澳门与广州行医,孙医生不但医术精湛,还颇有经营头脑,开了药局自己配药卖药,还在报纸上登出很多的广告。这一系列经营令孙中“每年所得不止万余大洋”。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孙中山(左二)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的合影

这是除了在朝廷的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之外,一个出身贫苦的帝国青年实现人生梦想的绝佳奋斗范本。可以想见,用不了多久,这个身穿绸缎长衫的年轻医生就会成为声名和财产都显赫一方的绅士。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青年孙中山

但是,孙中山并不认为悬壶济世是他人生的最高境界,让的理想,是挽救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1894年初,孙中山拜访了名震天下的万木草堂的主人:康有为。向康有为一舒胸中所想。

但现实是残酷的,孙中山的理想并未被康圣人所接受,康有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忠实的“保皇派”的原因十分简单:他是在那个风云莫测的年代里惟一见到了皇上且得到了皇上赏识的低级文官。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康有为:因编写《康子篇》《日本变政考》《大同书》《广艺舟双楫》等书籍,被维新派尊称为:康圣人

不甘心的孙中山托人转交了一封信给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荐自己。好一篇锦绣文章。以至于从未与孙中山见过面的李鸿章竟然授予他钦命五品军牌。并召他到天津晋见。

1894年6月下旬,到达天津的孙中山拜见了李鸿章,可这一见。却令两人都大失所望。

作为清末著名的洋务派领袖,虽然李鸿章同样是要变革这个国家,但他选择的方式是改造,面对孙中山这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年轻人居然打算造权力的反——若不是李鸿章惜才,孙中山根本活不到天亮。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清廷维新派 北洋重臣李鸿章

1895年4月17日,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愤怒的孙中山对大清国的怨恨已到了顶点。他毅然地剪掉辫子后,他远赴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成立兴中会的目标十分明确:准备武装暴动,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河山。孙医生的职业革命生涯由此开始。

详解辛亥革命(一)同胞的热血,擦亮了先知者的眼睛:国父的抉择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redian/716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