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节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02—
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03—
龙抬头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04—
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时间为每年公历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05—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06—
端午节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07—
七夕节
秋夕
唐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08—
中元节
中元日午
宋· 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 / 十五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09—
中秋节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
—10—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
—11—
冬至节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至今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12—
腊八节
腊日
魏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于此日煮粥敬佛,受此影响,民间将腊日定在此日(即腊八)。
—13—
小年
小年夜
明·吴与弼
虚堂明烛小年时,子弄瑶琴父咏诗。
会得心中无事旨,乐夫天命复奚疑。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4—
除夕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
以上。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感谢支持!
往期回顾
趣读 “自然教材”《诗经》最后一课:虫声唧唧,鱼影悠悠
趣读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趣读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鸟类,不只是“关关雎鸠”
趣读 《诗经》“花卉”知多少
趣读 《诗经》“乔木”知多少
趣读 《诗经》“果蔬”知多少(上)
趣读 《诗经》“果蔬”知多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