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北京高院会同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全国首批《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对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两类21小项司法鉴定细化了技术标准、委托事项、鉴定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此举将有效引导当事人准确提出鉴定申请,大大减轻多次反复提交和补充材料的诉累。
“《指南》的发布,既是对我市委托司法鉴定工作流程的进一步完善,也是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高效衔接,服务司法审判工作的创新举措,在国内属于首例。”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燕表示。据她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司法鉴定机构79家,司法鉴定人1031人,年均办理各类司法鉴定案件75000件左右。各司法鉴定机构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司法鉴定工作,办理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为服务司法审判、满足公众需求、维护首都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南》的发布,是进一步优化首都营商法治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市高院和市司法局将根据司法审判实践需要,继续补充完善《指南》内容和项目,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对此表示,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针对诉讼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配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发布的《指南》在全国范围尚属首次,打造了司法鉴定的“北京样板”,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
发布会上,北京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双玉介绍了北京法院在提升司法鉴定工作质效方面的亮点举措。自2018年以来,北京高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鉴定人出庭,严控对外委托、补充鉴定材料等关键流程节点,让司法鉴定工作更加高效规范运行;全市组建近80人的司法技术专业团队对鉴定评估实行集约化管理;深化推广集网上机构选择、委托办理、材料传送、节点提醒、文书回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委托鉴定平台,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全过程信息留痕”;梳理编制《北京法院对外委托专业机构名册》,优选出共计7大类180余家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社会信誉好的专业机构入围名册,并进行科学动态调整。在一系列的举措下,北京法院一般鉴定评估案件专业机构平均用时由2018年初的109天压缩至目前的30天,效率提升达72.5%。
“随着鉴定评估案件日益增多,我们发现委托司法鉴定工作还存在衔接配合不畅、流程节点不清、委托标准不规范等问题;仍有部分当事人和代理律师反映,在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时往往会出现选择类型不准、委托事项不明、鉴定材料准备不全等情况。”刘双玉表示,需要由鉴定协会从专业角度统一委托鉴定标准,以有效降低鉴定准备的时间成本。而司法实践中,由于人身损害、婚姻家庭和合同纠纷案件占比较大,涉及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类司法鉴定数量占全市法院委托案件总量的60%左右,为此市高院联合市司法局将上述两类鉴定作为《指南》的第一批内容先行予以发布。关于声像资料、环境损害、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工程造价鉴定、会计审计鉴定等类别的《指南》也将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配合下陆续出台。
市政协委员、律协副会长马慧娟认为,《指南》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回应和解决了目前司法鉴定中的难点和堵点,在司法鉴定领域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旭表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将严格按照《指南》的规定,认真履职尽责,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切实用技术为司法保驾护航,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做实。
“《指南》的发布使用将有效提高司法鉴定效率,提升审判工作质效,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刘双玉表示。
扫描二维码获取
首批《委托司法鉴定规范指南》全文
作者:刘瑾 张磊
摄影:柳星辰
编辑:崔硕 姚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