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1+2模式暴露新问题
新高考改革模式
传统的文理分科:容易导致文科生“边缘化”和理科生“空心化”,所以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选科,于是“3+3”模式出现了。
新高考“3+3”模式:从上海、浙江开始试点,之后推广到山东、海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但是,这种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Bug,那就是因为赋分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弃物理”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无法弥补,并且越来越严重。
于是新高考改革的“修复补丁”,“3+1+2”模式出现了:物理、历史成了必选科目,而且这两科不实行等级赋分,这是一种深受专家喜爱的模式,既符合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又拯救了物理,保障了选择物理的人数,于是江苏、河北等8省宣布实行。
但是,3+1+2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
现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观点:
这种模式并非没有问题,而是因为刚开始实行,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
但现在已经有一个明显问题,这种模式对这两类学生很不利——
① 物理和历史都不好的学生:
“3+3”模式有20种组合供学生选择,浙江更多。
“3+1+2”模式则有12种组合供学生选择,因为物理和历史,必须选一科,这对物理和历史两科都不好的学生来说,则有点吃亏,而在“3+3”模式下,这类学生则可以完全避开,比如化学生物政治。
② 物理和历史都非常好的学生:
这类学生本可以选择这两科在一起的组合,现在就不得不放弃。
而事实上,历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思维,这恰恰是学习物理的有力补充,有助于培养有情怀、有创新思维的理工人才,所以,历史对物理的作用,要比地理和政治还重要。
对于很多物理很好的学生来说,学好历史也不难,但“3+1+2”模式,没有这种可能。
02
选科3因素缺一不可
① 从个人角度
a. 不同组合成绩
选择不同组合时的成绩,成为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分数可能受试卷难易度影响,排名可能受区域水平影响,知识掌握程度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这3个方面需要综合来看,不能片面分析。
b. 职业倾向分析
性格及职业倾向的测评数据能为学生选科提供一些基本参考。
c. 个人兴趣爱好
学生首先考虑自己喜欢哪些学科,擅长哪些学科,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难以发现。
d. 高校专业了解
学生要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高校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特别是各个专业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限制。
e. 家庭成员职业
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职业有时会对学生选择产生较大影响。
② 根据高校选考科目要求选科
根据规定,高校的各个专业将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满足要求才能被录取)。因此,怎么选择科目,将直接决定考生将来填报志愿的选择面。
点击蓝字查看:辽宁选科方向与选科要求确定
首选科目要求,物理和历史差别非常大,点击蓝字查看:辽宁新高考不选物理,48%以上大学专业无法报读……
③ 根据高校招生录取计划选科
仅从个人、高校要求的角度选科也不能做到科学选科,因为每个高校和专业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影响着考生的录取。有很多省外高校虽然在本省有招生,但仅限几个专业,这就需要考生对高校往年在本省的招生数据有全面了解。学生要关注选科总体数据、录取人数结果。
最后,考生和家长在选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务必提前了解意向学校、专业的选科要求,并按规定选科,以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孩子的选考科目不符合理想学校或理想专业的要求,耽误了孩子的大事!
当然,关于新高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