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东西快,学习能力也强,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以外,很多知识也是通过课外获取的。
由于家长一般都限制孩子使用手机,课外知识一般都通过阅读书籍获取。好的书籍,能引导孩子学到知识,而“问题”书籍,则会起到不良的影响。
为什么不读资治通鉴呢?
小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很多,《安徒生童话》、《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都是不错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丰富孩子的阅读,但是对学科的帮助并不大。有没有一本课外书籍,既能对学科有帮助,又能拓展课外知识呢?
《资治通鉴》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或许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看不懂。不过现在的《资治通鉴》也出了少儿版,孩子也能轻松读懂。
资治通鉴的由来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组织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按时间线,节选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20个经典历史事件,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提起司马光,了解更多的是他小时候的事迹“司马光砸缸”。实际上,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司马光就是妥妥的学霸,从小就天资聪慧,成年后也是在北宋为官。《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为官期间,花了19年时间完成的编著。
《资治通鉴》不仅仅只是记载了历史,在编撰之初,就是为了给皇帝学习和借鉴的史书。其中记载的历史事件,也是精挑细选,汇集了经典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与《史记》一起,也是两本必读的历史经典书籍。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虽然只记载到了五代,但是丝毫不影响书中的精彩。
比如: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等成语的出处,还有胯下之辱、鸿门宴等典故,以及商鞅变法、安史之乱、王莽改制等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
在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单中,《资治通鉴》就在其中。
《资治通鉴》以文言文为主,小学生阅读很难。而《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则是针对小学生改编,不仅保留了原版精华,还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能让小学生轻松读懂。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全套有四册,其中涵盖了战国到五代十国的120个经典历史故事。与其他的故事书不一样的是,书中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孩子不仅能读到故事,还能了解历史,同时还可以学习到诸多成语,并且了解成语的出处。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每一个故事都分为6个部分:
1. 《资治通鉴》的原文;
2. 针对文言文的译文;
3. 对应历史故事的讲述;
4. 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介绍以及事件的意义和观点;
5. 对应事件的插图。
书籍的编排中,既考虑到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学习文言文,还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培养格局。
文言文取了最为关键的部分,而译文是用白话文,详细地讲解。
事件的详解,是以故事的形式,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诱因、过程、矛盾、结果进行了阐述。故事也是引人入胜,非常有吸引力。历史事件变得非常有趣。
其中也有不少的成语,阅读的同时可以感受成语的出处。一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故事,知晓典故便能加深理解。
在每个历史事件的末尾,对关键人物进行了介绍,并且进行总结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历史事件的关键点,也能引发思考。
虽然全书没有注音,但是有音频可以听,只需手机扫码即可畅听历史。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这套书,孩子不仅能读经典故事,还能学文史,涨智慧。对于学习文言文和历史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