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公布了15个低就业率的专业,比如说:
广播电视编导、电子商务、表演、播音主持与艺术、知识产权、动画、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旅游管理、音乐表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艺术设计学、生物科学、国际金融
教育部每年还会根据就业率表现,对一些专业亮起红牌警告。比如,在教育部公布的32个省市低就业率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法学成了“老大难”专业;英语和音乐表演成了“没人理”专业。
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前几年看起来时尚而且高端的热门专业,比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此外,部分新兴行业,热度似乎还没有褪去的专业也榜上有名,比如:生物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
对于这些榜上有名、或者被提出红牌警告的专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应该谨慎考虑,切不可盲目,以防止造成毕业就失业的悲剧。
一些专业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确实让人感觉非常突兀或吃惊,或者说,这些专业前几年不是一直很热门吗?怎么一下就成了老大难、没人理、就业率低的专业了呢?比如说法学、英语、播音主持、动画、知识产权、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专业,每年报考人数很多,我也经常接到考生的咨询。其实,只要仔细考虑一下我国高校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但在发展过程中,更多高校的发展只是量上的扩张,而没有在质上进行更多积累。之所以出现一些热门专业遇冷、就业率低下的奇怪现象,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高校的盲目扩招。一些传统的、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比如说法学、英语、生物科学等;或者一些近几年的热门专业,比如说动画、播音主持与艺术、电子商务、表演等。如果在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逐步推广和发展是很正常的,一般不会出现毕业生不容易就业的现象。但由于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盲目扩招,很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也申请了这些办学成本低的文科专业,导致大量的毕业生拥向社会,必然造成相关专业结构性失调,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
二是高校专业培养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生源对中国很多高校就是命根子,生源多、多招学生就能多收钱,而且在校生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所以什么专业热门、专业热门就意味着好招生,什么专业好招生高校就申报什么专业。比如,2018年有一所高校一次性申请并通过了56个专业,可以想想,这些专业能办好的吗?所以就造就了很多高校的专业培养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局面,毕业生只有热门专业的漂亮外衣,却没有热门专业所需要的真实内涵。当企业、用人单位正在求贤若渴时,却出现仍有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尴尬现象。
中国高等教育的这种浮噪情节,喜欢申报热门专业的戏码一年又一年不断上演。比如这两年又涌现的一批热门专业: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3D打印,又一次成为各大高校竞相申报的热点。
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和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最好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来选择,没有必要盲目跟风填报一些热门专业。对男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技术型专业,比如通信、电子、建筑、土木、电气、医学、石油、铁路等专业,而女生则可以选择一些财会类、经济类、护理类、语言类、教育类、新闻传播类、动漫类、旅游类、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专业,都是比较务实的选择。
您的关注、点赞和分享对我很重要,您的轻意之举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