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刘欢)近日,民政部表示,全国已发布8.2万个城市社区专职... 招聘高校毕业生。此外,今年6月,近90万人报考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创下...
最近一周来,每天晚上8点到12点,是杨学文的“打电话”时段。1个人,4小时以上,上百个摸排电话,几乎是她每晚的常态。遇到电话那端不理解、甚至不明情况的谩骂,杨学文偶尔也委屈,但整理情绪、换位思考后,她却说,“等疫情控制住了,居民安全了,我们不仅不委屈,而且皆大欢喜。”
杨学文是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北社区的一名社工。东外北社区紧临东直门交通枢纽,社区内有4个酒店,人员流动量较大,每次大数据下派排查数据多,社工们需要加班加点,才能按时完成信息核对、信息更新和数据上报。看似一张张简单的大表格,却对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22日疫情变化以来,杨学文主动请缨投入到摸排中。
“喂,您好!我是东直门街道流调人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您的行为轨迹进行电话摸排,谢谢您的理解和配合……”每天晚上,杨学文要打上百个电话,将这句话说上百遍。一通电话,短则两三分钟,长则五六分钟,碰上情况复杂的,得15分钟。有时遇到不支持、不配合、不讲理,甚至质疑谩骂,杨学文也会感到特别委屈,“但是,换位想想,晚上也正是居民休息的时候。我们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周全,才能赢得居民认可。”在她的正确引导和耐心解释下,不少最初不配合的居民会被她悄悄“软化”,最后传来真心的致谢,“你们太不容易了,谢谢你们!”
疫情数据排查下派任务,每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像杨学文这样的社工如同繁星,散布在社区。她们用自己的言和行,温暖着排查中的无数个不理解,在平凡中闪烁着星光。
东直门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