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

导读: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常有人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表明自己的意志,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因此也就不能够完全理解说这话的人的...

谁知道诸葛亮家大门上贴的是什么对联?我估计多数人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诸葛亮所在的年代对联还没有“诞生”呢!

据悉,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木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写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拒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而诸葛亮所在的年代是181-234年,他家门口贴对联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但是,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却说刘关张三兄弟“三顾茅庐”时,见诸葛亮草堂中门处“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既然人家罗贯中说有,而且今日网载这副对联还被列入“中国古代十大文人书斋联”之首。反正都是文人干的事,也没什么恶意,那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这副对联,其实出自诸葛亮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这封《诫子书》的主旨,在于劝勉儿子励志勤学,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看破红尘后自身的一种感悟。而罗贯中用它作为小说中诸葛亮草庐的对联,也是符合自“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逐渐成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并成就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身份的。

这幅书法采用仿古描龙宣纸书写,尺寸是尺八屏对裁(116X53厘米)。

——武锋(一峰)

隶书新作?诸葛亮草庐对联(每日一品第1024期)隶书新作?诸葛亮草庐对联(每日一品第1024期)隶书新作?诸葛亮草庐对联(每日一品第1024期)隶书新作?诸葛亮草庐对联(每日一品第1024期)隶书新作?诸葛亮草庐对联(每日一品第1024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redian/5594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