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从牛顿于1687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引导着人类步入到了科学时代,自此,天体力学、数学、工程力学纷至沓来,助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
对于科学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卜天曾用了这段话来形容:科学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对现代文明的重新塑造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科学的引导下,许多新观念的产生都与科学变革有着直接联系,并且以此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文明秩序:要么迎合科学,要么对抗科学?
虽然不能质疑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助推作用,也不可否认现代人类的生活与科学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尤其是00后的新生代,空调、手机、WLAN成为了他们的标配,一旦这些突然被剥夺,他们一定十分抵触、难以适应。
但另一方面,细究一番便会发现:不论是外在形式上,还是内部机理方面,科学与人类的差异都是十分巨大的,更像是连个不同世界的物种。
打个比方,作为有生命的人类,移动自己变换位置,靠的都是双脚轮番踏步。不仅人类如此,牛、羊、老虎等自然界原生生命体都是靠着腿走路,只不过是两条腿和四条腿的差异;
但科学带给人类的代步工具——汽车,却是轮子一刻不停、紧贴地面的转动来实现空间位移的转移,与人类、动物界的腿部交替踏步的前进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向前一步思考:为何就没有发明出靠着双腿走路的汽车?抑或是为何没有进化出轮子般旋转的腿?
还有,作为科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飞机,虽然其与鸟类一样都有宽大的翅膀,但其飞行机理则有着天壤之别:鸟类的翅膀都长满了羽毛,靠着周期性扇动飞上天空,而飞机的翼却是固定,依靠高速前进产生的空气升力实现飞机的升上天空。
即便也存在没有固定翼的飞机——直升机,但其升空方式与鸟类翅膀的扇动还是不可同日而语:通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仅此两例便可初步得到一个结论:科学和人类(准确而言,是生命)的前进方向是截然不同的,或者说得更为直白一点:科学和人类分属两个时空。
汽车不用脚走,飞机的翅膀不会扇动,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地球而言,科学和人类,谁是外来物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分析分析一些存在了几千年的事实。
首先,虽然人类文明早在7000年以前就破土而生了,而且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能型生物,理应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发现地球运转的奥义,进而轻则改善生活,重则推动人类文明迅猛发展,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但很遗憾的是,人类在黑暗中摸索了6300多年始终不得要领,不得已只好承认大自然的绝对统治地位,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地制造出了一个个让人类敬畏有加的神灵,承认了自己的蝼蚁地位。
不仅如此,人类在几千年探索地球运转规律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探索出有用的结论,反倒屡屡走偏,开始了异想天开、苦中作乐的“精神”之旅。典型的如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提出了“吾心即宇宙”这样的“精神胜利法”,其能大获成功,收获一众信徒,与人类屡屡碰壁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其次,300年以前,西方无意中发现了科学,似乎切中了地球时空的要害,自此打通了地球任督二脉的人类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地狂奔了起来,不仅三次工业革命很快到来,助推人类文明打了鸡血般狂奔,而且人类猛然间便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手握毁灭地球的大杀器。
为何人类探索地球绕了这么多弯?为何一旦找准科学,地球立马就会妥协,任由人类肆无忌惮地虐杀自己?
对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解释:科学是地球上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总结,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并且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探讨的对象可以看出:科学研究的都是固体,以及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故而地球实际上是固体主宰的固化时空。
而对于人类(尤其是女人),却是演化时空环境“穿越”而来的生物,故而其思维形式总是保持着液化时空的特点:时刻在变化,对情感、态度看得尤为重要,做不到科学那样的“冷酷无情”,故而人类在适应地球固化时空环境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二者的运动形式、运动机理也完全不同。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人类终于找到了地球固化时空的属性特点,自此也就开启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前进步伐。
如此看来,汽车不用脚走,飞机翅膀不会扇:科学和人类,究竟谁是“外来物种”?答案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