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会计师「管理会计骗局」

国家目前一直在倡导企业转型,财务人员首先转型,国家十三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前,至少要培养出三万名管理会计师。中国管理会计师证书虽然是中国总会计...

摘要

中青评论

只有克服浮躁心态,减轻焦虑心理,才能在培训机构吹嘘的“奇效”面前保持冷静。


 

日前,北京青年报在报道中曝光了考证市场的诸多乱象:一些培训班为招揽生源,“代报名”“包过班”等承诺满天飞,部分培训机构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甚至还提供证书挂靠、开具虚假工作证明等违规操作。培训市场的繁荣背后,是越来越多热衷考证的年轻人,但强大的市场需求,却不能成为商家为所欲为、趁机“割韭菜”的理由。
从报道来看,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很受年轻人欢迎,这也成为培训机构重点宣传的对象。比如,某培训机构发布“包过考试,不过全额退款”的宣传广告,有人报名建筑信息管理工程师及注册会计师的课程,并分多笔交纳培训费共计21678元。然而,培训机构并未提供实际课程,也没有颁发相应证书。说到底,这就是个赤裸裸的骗局,而且骗术并不算高明。值得追问的是:即便如此,为何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

热衷考证的年轻人成了被割的“韭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考证热”背后最强劲的驱动力,就是年轻人对就业和职业发展不断弥散的焦虑。热衷考证的年轻人,分为在校和已经工作两种不同的状态。前者着急考证,往往是以就业为目标,希望通过拥有更多证书,提升自己在求职中的“含金量”,或弥补自身学历的不足。但在现实中,年轻人的最高学历、毕业学校,仍是招聘方十分看重的因素,职业证书未必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只能给简历“锦上添花”。更何况,一些培训机构给出的“拿证”承诺纯属空头支票,只会浪费年轻人的时间和金钱。
对于那些已经工作依然热衷考证的年轻人,除了有增加职场竞争力的想法,还有通过证书增加收入的念头。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证书,可以挂靠在某些公司上,即便不去上班也能换得固定收入——这也成为一些人考证的原因。一些商家正是看中了这种功利的考证动机,才将计就计,通过虚假广告和过度宣传诱导消费、骗取钱财。
考证市场的混乱背后,也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些年轻人只知道考证有“好处”,但如何考证,他们并不清楚,也没有去权威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而是全听培训机构的一面之词。事实上,人社部门对职业资格的考察有严格的规定,一些所谓的“证书”根本没用。仅在2020年前,就有76项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涉及了185个职业。但是,不少热衷考证的年轻人并不了解相关信息,被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于考证市场的乱象,监管部门的角色不能缺位。一些培训机构经常被投诉,甚至有机构只是空壳公司,其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对于那些没有培训资质、频频违规的商家,监管要做到“零容忍”。只有加重处罚力度,才能真正减少乱象,引导市场自觉走向正规,形成行业内的自律和资源优化。
热衷考证的年轻人,作为市场上的消费者,应当具备基本的权利意识和分辨能力。虽然考证对个人的前途发展有一定帮助,但考什么证、如何考证、选取何种考证培训班,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不能仅凭一时冲动就掏出钱包,更不能因为报了培训班,就以为可以不用努力。只有克服浮躁心态,减轻焦虑心理,才能在培训机构吹嘘的“奇效”面前保持冷静。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redian/4324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