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本文所论纯属异想天开,尽管可能会使用一些社会科学理论工具或思维方法,但是完全不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相比于“科幻”也就是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社会科学幻想”(social science fiction)的尝试。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战国纷争历史,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虽然秦朝二世而亡,而且后来项羽、刘邦也进行临时分封,但是,诸囯统一,百姓同属于一个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成为了不可扭转的历史潮流。
中国悠久的历史,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犹如先行推演的试验田,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如今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是时代强音,那么,未来人类会不会越来越深入地联合起来,甚至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呢?如果能的话,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历史,对于未来人类两百多个国家的联合,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启发?
此文的核心观点: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能够统一天下的,是在竞争中取得优胜的国家。这种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从实势来说,制度如同一个框,框做得好,优势自然汇聚而来。从理据来说,天下如果一统,必定是以适应天下的制度来一统,各国制度竞相进行多样化尝试,赢得天下者实质上是其探索的制度符合了历史规律而被天命选中。
回顾战国末期的历史,在七国竞争中,秦国之所以取得优势,在于其能汇聚天下英才。比如,“五羖大夫”百里奚,就是秦缪公花五张羊皮从楚国手中换来的。秦国不仅主动搜寻人才,也被动接收人才。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白起,其实是楚国太子建这一支王族在秦国的后代,而楚国太子之所流落到秦国,皆是拜其父楚平王所赐。
楚平王抢娶了本来与太子建定亲的秦国公主孟赢,然后又心虚,怀疑太子建对夺亲之事不满,要诛杀太子建,于是太子建才流落到秦国。
武有白起来自楚国,文有李斯也来自楚国。然而,这些助力统一天下的人才,生于楚国而不为楚国所用,都奔秦国而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力雄厚的楚国,花式败家,只给秦国作嫁衣裳。
秦国因为自己的制度优势,使六国英才能移徙而来,秦之兴盛也是理所当然了。
《楚汉传奇》剧照
从自身发展来说,秦国之所以扫平六国,在于其要能充分动员,有效激励。商鞅变法之后,整个秦国被打造成了一架战争机器,贵族世袭地位被打破,升迁要靠军功,而军功以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个奖爵位一级。这使秦人“闻战相贺”,看到敌人不是敌人,而是有待收割的官帽田舍。
荀子评价说:“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齐国单兵作战力强,特种兵擅长搏斗、剑术、射击、驭术、角抵、游水等技能,独出独入,莫敢禁圉。孟尝君手下的剑客有不少就是如此。但是,司马迁认为齐人“勇于持刺”“怯于众斗”,就是单挑厉害,打仗不行。
魏国用法家李悝变法,用名将吴起改革军制,创立战国初期实力第一的魏武卒及其方阵。魏武卒以重装步兵为主,装备精良,训练艰苦,选拔严格,“魏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一旦入选武卒,全家免税,分田地百亩。可惜魏国关键时期遇到了昏君,实力雄厚的国力和魏武卒被浪费了。
最后是弱小而经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举贤用能,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飙升,屡败劲敌魏军。
制度优势只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是综合国力作为基础,并兼有雄踞关中东望天下的地理优势。但是,在这些方面中,制度优势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优势,舍此无以解释秦国何以历经数代励精图治而从西北边陲的小邦崛起,无以解释战国七雄兴衰一时而只有秦国赢得了最后大一统的结局。
秦国统一天下后也暴露出问题,最突出的是重律法轻教化,制度刚性有余韧性不足,缺乏价值观引领。这一弱点被随后的汉朝弥补了。汉承秦制,其实是更具适应性地延续了秦国的大一统制度框架。
《楚汉传奇》剧照
如果说项羽和范增等人是楚国本位主义者,不认同天下一统,灭秦后又分封十八路诸侯,那么,作为秦朝基层干部出身的刘邦,却是胸怀天下的。
项羽看到巡游的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则是以陈旧的诸国分散体系取代秦始皇的天下统一;刘邦同样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队,但他说的却是“大丈夫当如是”,而他后来的确在秦始皇开辟的道路上继续走了下去,也证明了秦朝制度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
今日话题:你认为人类未来会越来越深入地联合起来,以至实现全球一体化吗?欢迎关注留言,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