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列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院校名单(全国仅32所重点支持院校);5月,入选教育部“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工作实施单位;6月,新增5个师范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赣南师范大学18个师范类本科专业中,有9个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建一流专业占比达88.89%。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强师的第一要素。自建校以来,赣南师范大学扎根赣南红土,坚守师范教育主责主业,推进师范教育守底色、固本色、强特色,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色铸魂
涵养师范生教育情怀
该校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办学传统,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形成“党委主导、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红色文化育人格局,引导师范生铸师魂、强师德、优师风,涵养师范生教育情怀。
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涵养教育情怀。编写《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红色文化十讲》等系列红色教材,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诗词选编等校本教材,以通识课、专业课、技能课形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
创设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培育教育情怀。打造“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校内主题馆;示范创建15个红色班级、建设红色文化学院,成立20余个红色社团;开设“红土地论坛”、“红井水”主题网站、“红土赣师”等红色网媒;以赣南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为依托,建立10余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
打造红色文化活动链条感悟教育情怀。“读红色书目、看红色展馆、观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诵红色经典;画红色作品、演红色剧目、赛红色项目;走红色道路、访红色旧址、学红色典型”活动贯穿全年,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活动蔚然成风。
专业赋能
提升师范生从教本领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建强师范专业。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理念,对标认证标准,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范类专业内涵。截至目前,该校18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全部纳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免试认定范围;8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其中2个作为我省师范类专业认证“打样”专业,在全省率先通过二级认证。
以提升内涵为导向,打造一流课程。“调结构”,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大平台+小模块”课程结构,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抓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持续开展“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主题教学月活动,促进教师和师范生专业发展。“强内核”,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每个专业设置3~5门核心主干课程、2~3门教师教育技能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0余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师范专业均有省级以上一流课程。
以强化能力为核心,实现一贯培养。实行“课程学习+技能实训+竞赛提升+实践实习”培养,落实“训-测-赛”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和“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级贯通的师范生技能竞赛机制;健全“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推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以服务地方为责任,促进协同育人。构建“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30余个县(市、区)政府及学校签订共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形成“一体两翼,多元协同”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扎根基层
磨炼师范生优秀品质
办学60余年,该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被誉为“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据统计,该校有近6万名毕业生扎根赣南老区基础教育一线,赣南60%以上的骨干教师、75%以上的重点中学校长出自该校,并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该校不断凝练教师教育的特色经验,学校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赣南采茶戏)传承基地、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等师范类教学平台,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学校创作的《长征从这里出发》《血沃红土》《十送红军》等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在校研究生主演戏剧《回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经过不懈坚持和多年沉淀,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及其育人目标已深入人心,自觉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中”,称赞该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屈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