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科研网「温州教研网」

来自:温州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5-13 17:17:17 温教研职函〔2022〕219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中职学校: 为做好中职教育的质量评价,根据...

在浙江省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市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大背景下,加快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下温州教育的首要任务。

温州市教育城乡差距较大,在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山区县的乡村学校,即使这些年做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与努力,但教师缺乏专业成长动力、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缺乏更新依然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研”时代,乡村教师并不缺乏获取信息资源、观摩各类教研活动的机会,但缺乏辨识感与在场感的信息充斥其中,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被教研”,并不能真正让教师有主动的探索、深切的触动、亲历的体验。

乡村教师实际需求与优质教研之间的真正通道,等待教研组织者的探寻与打开。我们梳理了温州市薄弱地区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专业的引领与对话。领军教师或老龄化或已外流,新的优秀教师还未真正培养起来,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少之又少。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非常支持将骨干教师派到外面学习,但大多数教师在各类活动中一直是聆听者,真正能承担任务得到锻炼机会的并不多。

各种培训及网络信息资源虽多,但真正与薄弱地区教师日常工作需求相适切的并不多。教师要么无法甄别优劣,要么感到难以操作,不能与教师真正需求相衔接。

2022年3月,温州市教研院在已有实践基础上,聚焦薄弱地区的教研制定了《温州市中小学“教研共富”三年计划》,开展了“优质教研下沉乡村行动”,通过疑难问题的指导、优质资源的倾斜、高端平台的创造、专家的引领对话,让薄弱地区教师接触最新的教学信息与浓厚的教研氛围,在氛围、情境、任务中全力助推薄弱地区教师专业成长。

螺旋式专项视导。我们组建了“教研院领导+市教研员+市学科名师”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薄弱地区学校开展专项视导活动。通过现场听课、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教学难点进行把脉,并形成建议性方案。这样的活动一般一个县至少抽样3所学校,一次视导至少为期3天,3年里分3次进行跟进,不断形成新的改进措施与优化方案。为了把握薄弱地区的整体情况,我们还安排了40位市教研员在5个山区县40所薄弱学校开展长期的不定时蹲点视导,以循环调研、专人蹲点、跟进落实的方式,逐步解决薄弱地区的教学疑难问题。

下移式教研活动。基于薄弱地区教研“氛围不够、平台太小、磨炼不足”的难题,我们将各学科市级教研活动下移到薄弱地区举行,并逐年加大下移比例。每次活动必须有当地教师承担交流活动,每次教学评比均要保证对薄弱地区教师的倾斜力度。这样的主动下移,让更多薄弱地区教师完成了从听闻到现场、从线上到线下的改变,不仅带动了当地学科教研的氛围,而且为当地优秀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让他们在任务驱动中磨炼、展示、提升。我们还与温州市“名师送教工作室”联动,借助市名师的力量定向帮助乡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此培养未来乡村领军教师。

深入式志愿帮扶。着眼薄弱地区的教育盲点、偏远山区学校的紧迫需求,温州市组建各类教研志愿者团队,开展教研志愿者“山区五县行”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如综合学科的“百场万人携手教研活动”,有效解决了薄弱地区综合学科教研缺位的问题;音乐学科志愿团坚持线上“空中送教”,有效缓解了山区学校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以温州市历届“爱阅读”推广人物等为领读教师,开展乡村教师教育理论书籍啃读行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为薄弱地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新通道。

研究式管理培训。组建以校长、教学主任为对象的市中小学教学管理骨干研修班,强化薄弱地区学校占比,以“指向优质均衡的区域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项目为抓手,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交流,推动薄弱地区中小学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迁移式资源共享。开展基于教研帮扶的大数据支持行动,温州市教研院成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研发了“中小学学业质量平台”,向薄弱地区学校推广数据分析技术,帮助其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开发了“云教研”平台,实时辑录本地教研活动资源,方便薄弱地区教师得以在地化运用与迁移式共享。

“优质教研下沉乡村行动”推出后,受到山区5县薄弱地区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充分肯定,也让温州市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无形中有了聚焦点。这让我们更强烈地意识到,教研工作不仅是在课改前沿的探索与引领,也是对基层教与学的走近与帮扶;在高端与底部之间,在未来发展与学校、教师常态之间,温州市正试着找到一条通道,让乡村教育振兴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研院副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08日第15版

作者:张寰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redian/3542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