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骂人最狠的一首诗(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

李白骂人最狠的一首诗,有文化的“雅骂”就是不一样,耐人寻味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读读散文,品品诗歌,共享雅致生活!编辑整理:盛唐辉煌作者:凯紫来源:凯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因此被世人誉为“诗仙”。他的作品读起来大多豪迈奔放,用奇妙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清新飘逸、奇妙浪漫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李白的性格豪放乐观,为人处世也十分的豁达,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有意思的是,生性豁达的李白,就连骂起人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首李白的作品,这是李白骂人最狠的一首诗,通篇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从这首诗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嘲讽鲁地儒生的诗歌。有意思的是,李白一生除了深受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影响之外,儒家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何他要专门写一首诗来嘲讽鲁地的儒生呢?说起来,这也只能怪这些儒生太过迂腐。

开元末年,李白移居鲁地瑕丘,也就是今天山东济宁的兖州。山东号称是“孔孟之乡”,所以自古以来山东就盛产饱学大儒。而李白所居住的地方,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生性豪放爱交朋友的李白来到山东之后,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去拜访当地那些有名的大儒。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李白原本以为这些鲁地大儒都是饱学之士,可是一番交流下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些鲁儒谈论起文章来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却是死守章句不懂变通,更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更可笑的是,这些儒生自视甚高,竟然对李白做出了轻视和嘲笑之举。李白气愤不过,就作诗反讥。

《嘲鲁儒》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嘲笑鲁儒的“无能”。在李白眼中,这些号称饱学之士的大儒,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几部儒家经典上。虽然这些满头白发的大儒们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向他们请教经国济世的方略,他们就如坠云雾,茫然不知所对了。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在诗中,李白还借用“儒宗”叔孙通的典故,嘲讽了鲁儒虽然精通经书却不谙时务,揭露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记载,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收拢天下诸侯人心,下令废除秦朝的仪法,用更简易的规范来取代秦朝那些繁复的仪法。刘邦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时间一久,君臣之间难免会产生礼节不严的问题,刘邦因此大为苦恼。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叔孙通得知此事后,就向刘邦自荐,要为刚刚建立的汉朝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朝仪。可是当叔孙通到鲁地招集儒生入朝共定新朝仪时,有两个儒生却不愿去,并且声称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却不以为意,反而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刘邦加强皇权的需要。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诸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刘邦见此情景,忍不住感慨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因此,叔孙通就受到了刘邦的赏识,被拜为奉常,那些跟随叔孙通入朝的儒生也都被进封为郎。

李白骂人最狠的诗,不带脏字还很高雅,没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骂人

除了借用叔孙通的典故之外,李白还用辛辣的笔调,将这些腐儒们装腔作势、行动迂阔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论以文章骂人的技巧,李白这首诗可以说是显示了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就算与苏轼的那首《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其实,李白的这首《嘲鲁儒》虽然笔锋犀利,但是所用言语却并不刻薄,也算是恪守了身为文人的操守。在整首诗中,李白骂得最狠的“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这两句,也不过是劝这些对时务一窍不通腐儒,回老家的汶水边上去种田,也算是给这些鲁儒们留了一些面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redian/284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