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老城区游走,一不小心就能撞见很有历史故事的建筑。这不,在东黄城根逛逛,就看到这样一座年代感十足的建筑群,这就是今天讲的主角——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
如今中法大学的门口挂着说明牌。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从此中法大学植根于此。其他学院也陆续迁移至此,这里就成了校本部。
中法大学的创始人是李煜瀛(石曾)先生。1912年,是李煜瀛等人发起、建立了留法俭学会,这确实是后来中法大学的雏形,得到了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支持。中法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李煜瀛(石曾)先生在中法大学成立后任该校董事会董事长,聘蔡元培先生为该校校长(图片来自网络历史资料)。
中法大学创始之初,政局一直动荡不安,但大学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学,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直到日军侵华被勒令停课。之后,有关人士又设法在昆明复课。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又在北平复课。新中国成立后,中法大学被接管,改称为 "国立北京中法大学"。1950年,奉命与由解放区迁京的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中法大学正式结束。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10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也就是说,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其实很大一部分基因来自旧时的中法大学。今天的中法大学旧址,则成了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中法大学结束时,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并;文学院的文史系和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经济系、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数理系与化学系,由学生自己选择或者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的系,或者转入北京理工大学,改学工科。中法大学就这样结束了,但它的火种遍及中国多个名校。
这是中法大学建筑群的一个大门,据说原来这里就是学校的大门。
有网友将新旧照片对比,更能看清原来的大门(图片来自网络历史资料)。
一晃就是近百年过去了。中法大学不该被今人忘记!它在中国教育界占有—种特殊的位置,看名字,中法大学似为中法合办,实则不然。中法大学是地道的中国自主之教育,只不过是由中法人士所组织之校董会从旁襄助。另外,创办人抱一种高远之理想,在当时的中国希求一种新教育,以中国的学制,并采纳法国学制之所长,从而实现融会中外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