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大学「索契的全部大学」

奥运大学,俄罗斯索契建造,意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奥运人才培养中心。 开建 2010年7月,在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俄罗斯的索契,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你不知道的冬奥事:什么是“奥运遗产”?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姬烨、李典、郑昕

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发布,总结了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已经转化为现实遗产的成果。那么,什么是“奥运遗产”?这一概念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中国又为其注入了怎样的新内容?

《奥林匹克2020议程》引发的转折

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长期收益。

这个定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国际奥委会官网上整理了多届奥运会留下的遗产,最早可查询到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那一年,美国女子游泳队鼓舞了同时期为妇女争取投票权的运动,开幕式上首次出现的放飞和平鸽仪式成为之后历届开幕式的定制,举办开幕式的主体育场日后还成为当地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并沿用至今。

然而,近一个世纪之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奥运遗产”概念,来指导人们有意识地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安特卫普主体育场的改造花销就占了那届奥运会总开支的一半,会后却又经历改头换面式的大修才满足了足球比赛的需求。这也表明:当时的组织者还没有一开始就计划好场馆的后续利用。

而现在,从筹办之初便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并在期间践行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已经成了奥运遗产工作重要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肇始,正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参与了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的筹办。他介绍,“奥运遗产”概念源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其后不乏奥运会使举办地受益的例子,比如工业没落的伦敦东区在伦敦奥运会后华丽转身、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在索契冬奥会后设立等。

里程碑式的转折发生于2014年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一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提出,申办奥运的过程应“关注可持续性和遗产”,国际奥委会应在举办城市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下,长期评估和监测对奥运遗产的利用。

北京冬奥会成为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就在总体策划部单独设立了遗产处。此后,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遗产战略计划发布,第一份遗产报告发布……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遗产理念和实践始终贯穿其中。

长期收益与同频共振

“我们很多雪上项目场馆,赛后利用是很具挑战性的。雪上项目大多小众,甚至可以被称作‘超人运动’,这些场馆在赛后怎么让老百姓还用得上,场馆也能持久运营下去,不能赛后才开始想,要从规划之初就想。”刘兴华说。

对此,北京冬奥组委与三赛区的属地政府和场馆业主密切合作,所有竞赛场馆制定了三版《场馆遗产计划》。场馆赛后首先要服务全民健身,在非雪季还要考虑多种经营。山地场馆规划开发滑草、徒步、攀岩、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项目,实现四季利用。例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将继续举办国际高水平赛事,也将对公众开放;在非雪季还将开发山地户外运动和旅游观光项目,融入地区整体发展。

这种“长期性”作为理解奥运遗产的关键,被国际奥委会写入了遗产战略方针、奥林匹克遗产指南等文件中,和其他要素一道形成了如今对奥运遗产的定义。

“最初人们普遍只关注硬件设施,后来意识到奥运会也能带来无形的遗产。”刘兴华说,此次发布的报告集中,社会和文化两册集中展示了在社会文明进步、奥林匹克与冰雪文化普及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

比如,志愿服务事业受两届奥运会带动得到快速发展;又如,“雪游龙”“雪飞燕”“雪如意”等场馆命名,会徽、体育图标等冬奥形象标识的设计,让冬季运动中留下了中国文化印记;再如,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建立,创新推动奥林匹克研究和人才培养……

“这些成果有些是因筹办奥运会直接创造的,也有些是举办地本身就有的发展愿望,奥运会的举办加速了它们的到来。比如京张高铁通车及其背后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还有中国对绿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的倡导等。举办地与奥林匹克事业的愿景实现了同频共振。”刘兴华说。

奥运遗产工作的“先行者”

作为一项仍在探索中的工作,奥运遗产尚无成型的国际规则可循。“国情、文化不同,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副部长王仁华说,北京作为全球第一座“双奥”之城,已在奥运遗产工作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2008年后,北京的体育事业、奥运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理念等,都还在持续影响北京居民的生活;“水立方”此次变身“冰立方”,实现了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跨越百年的首钢园区也是一处活的“双奥”遗产。从1919年建厂,到北京奥运会前搬迁,再到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点和首钢大跳台所在地,建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巴赫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新典范。

此次冬奥会的遗产工作中,北京冬奥组委已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创新制定了《遗产评估体系(KPI)》和《场馆遗产计划通用模板》,并已被推介至东京和巴黎等其他奥运会组委会……所有这些工作成果都会成为国际奥委会“知识传承”(Knowledge Transfer)项目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包含了历届奥运会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心得的资料库,北京也将通过这种方式为奥林匹克事业留下可以共享的遗产,贡献中国智慧。

王仁华说,如今,北京冬奥遗产工作已被国际奥委会称赞为奥林匹克遗产领域的“先行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654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