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传奇在前两天央视中秋晚会上的一首玲花戏曲唱法《别董大》,十足的古韵中国风,加之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歌词,听醉了,也唱哭了不少观众。但是很多观众可能并不知道董大是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位董大究竟是何许高人!
说董大是一位“高人”一点也不夸张,一则是其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二是他高超精湛的琴技。
① 董大的传奇人生: 从富二代沦为乞丐,再到六十岁时成为名满大唐的琴音大师。
我们知道“董大”这个人物,主要还是归功于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两首《别董大》古诗: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董大"原名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甘肃陇西人。 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董大”。
董大出生在陇西一个富裕的家庭,年少时的董大好吃懒做,不肯读书,也不做事,是一位典型的啃老富二代。他整天就在市井闲逛转悠,大手大脚的花钱,逍遥快活的过了一段好日子。但是好景总是不长的,很快董大便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转眼间变成了一穷二白的穷光蛋。接下来怎么办呢?董大苦思冥想了好几天:要不去讨饭吧,不用劳作,要了就吃岂不可以继续逍遥快活。董大雷厉风行的做事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马上说讨饭就讨饭,毅然决然的做起了乞丐!,从此陇西的街上少了一位挥洒千金的富二代,却多了一位衣缕褴衫的乞丐。
董大做乞丐也是做的很专一,一做做到五十岁。在董大五十岁的时候,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突然醒悟,决定改邪归正,努力读书,重新操练起了琴技。由于董大有了人生追求,加之董大在做事情方面一贯雷厉风行的态度,几年时间便在琴技领域有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当时超一流的音乐家。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文化界没人不知道他的名号,包括高适在内的很多诗人也都和他关系很好。
董大在老来成名后,还被同是爱好音乐的宰相房琯请去当清客,后来因为房琯倒台,他也不得不离开长安,又开始了继续流浪的生涯。他作的《大胡笳》、《小胡笳》、《颐真》至今还流传于世。
② 董大高深的琴技造诣
虽说董大少年时不作为,甚至自愿做了乞丐,可是等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开始了发奋图强的人生,你别说,董大先生的琴技最后达到了盛唐时期的巅峰,真的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有着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这在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一诗中,有着生动的叙述:“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说他在迟速变化中得心应手,旋律住复中都富于表情。美妙的音乐把诗人引进了一个想象的境地:"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音乐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感人。如果没有董庭兰的出色演奏,李颀这首描写音乐的名诗,是不可能产生的。
董大在琴曲创作上,也有自己独有的见解。他反对雷同,强调创新。认为每谱一曲,必须"费尽构思",这样才能使作品的"音律句读,弗类他声",如果一首乐曲没有作者自己的"发明",那就没有资格作曲。董庭兰非常喜爱西湖的山水景色,经常到那里客居,"暇则屏居萧寺,卧起禅榻。弄弦作响,木叶纷坠,冷风西来,薄寒中衣,蝶庵俯而思,仰而啸",进行琴曲创作的构思。 董庭兰认为《高山》、《流水》等曲,音出自然,妙自入神,如果配上歌词,则音滞带,会损害原曲,另外一些曲子,如《赤壁》、《滕王》,原是琴歌,创作时便是取文谐音,所以演奏曲调时又不能"舍文而就音"。
董大还收了几个很出名的徒弟,将自己高超的琴技流传下去。t他的学生郑宥听音敏锐,调弦"至切","尤善沈声、祝声"。另一个弟子杜山人也颇能青出于兰。戎昱在诗中赞他:"沈家祝家皆绝倒。"
我们从凤凰传奇的演唱的《别董大》中听到了感动,我们也在认识董大董兰庭中知道了,只要自己努力,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晚,只要敢于追求。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