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派中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亚伯拉罕?马斯洛,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不管是经管类专业还是心理学、教育类专业都相当熟悉,从最低层面的温饱到最高层面的自我实现,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他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马斯洛的其他著作则鲜有人知道,《月亮是中立的吗——科学心理学》便是其中之一。这是讲述科学的作品,同时也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早文本之一。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在用心理学来探讨科学主义。这本书很薄只有173页,内容却很丰富。全书共14章,包含了论述科学以及科学家心理特征的机械论科学与人本主义科学、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抽象化与理论化、全面科学与化简科学、如是意义与抽象意义、道家科学与控制科学、科学的去圣化与再圣化等等内容。作者擅长用对比的方式来阐述两个不同方面之间的差异,让我们了解辩证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在如今看来也是很有借鉴意义。
网络的发达,我们了解新闻热点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发现事件反转的情况,记得去年有一则新闻,一女生与外公合影被某平台用户恶意传播为“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且广泛扩散,引发关注。看到老人与年轻女孩在一起就被贴标签“老夫少妻”?当事人称照片中老人是其外公。书中对“标签化”的行为举了很多例子,很多时候,判断某物稀松平常,是我们在体验本身之外做出的,且事物常见与否其实无关其本性,有时判断会贬损我们的体验,阻碍我们关注事物本身,也就是说我们会因判断而视而不见。
这本书聚焦科学,将科学视为科学家人之本性的产物。从科学家的心理特征出发,去认识、理解我们普遍认识的科学模式即从关注物体、对象、动物及部分过程的那些非人格化的科学领域中继承而来的科学模式是不全面的,充满局限的。作者多方面阐述经典科学的这些局限性并非是不可分割的本质。
这是一本看似枯燥的书籍,但是真的看进去了会让人眼前一亮,会发现里面很多哲理,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更深层次有了详尽的阐述,对科学的研究领域充满好奇的我们不妨一看,同时也是值得反复研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