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单亲家庭,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出打工人,我3岁之前被寄居在二伯家里,后来被父亲接到他打工的地方。父亲打工住的地方在一个很偏僻的远离村落的山脚下,三面都是山,屋前面是鱼塘,附近没有任何人家,这里只父亲、我和一条狗,若想见到其他人家就要走将近半个小时的路到村落里。
父亲太忙了,从早到晚都在工作,顶着烈日和其他阿姨在田里山里种树,我要么在一旁看着他们工作,要么留在家里看电视。我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在家,因为太孤单了,所以我离家出走,靠着模糊的记忆迷迷糊糊地走到了村落里,幸运的是被父亲的同事遇到了,后来父亲接了我回家。之后父亲想方设法地让我进了幼儿园读书(当时我年龄没达到幼儿园收生要求),本想着这样我有老师照顾着,还可以多与同龄人接触玩耍,但却忽略了语言不通一事。我讲着家乡话,幼儿园的同学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因此我迟迟不能融入他们。
我非常不喜欢上幼儿园,因为没有朋友,而且因为我的口音一直被同学们捉弄,我甚至怨恨父亲将我带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让班里的同学们教我说本地方言(虽然上课会讲普通话,但平时交流还是讲方言),我很感激这位班主任,但我也怨她,因为一件事:我们班当时排队进图书室,我被挤到了前面,对面的男生毫无理由地踹了我肚子几脚,太疼了,所以我哭着离开了队伍,班主任责怪我擅自离队,却对我离队的缘由只说了一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努力地学习,努力地交朋友。成绩不错的我渐渐融入了班集体,但我太内向了,关系好的朋友只有一个。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男生打了我一巴掌,我愤怒无比,我告到了校长那,但校长只是责骂了那个男生几句,我很失望。之后有男生欺负我的时候我就会狠狠地打回去,即便自己被打得很疼,再也没有男生敢欺负我了。
初一我的同学转回家乡读了,所以我就问我父亲,我要不要也转回家乡读初中,父亲拒绝了,理由是家乡没人照顾我,在这也能读。但初二下的时候我父亲通知我要转回家乡读初三,因为我哥哥姐姐们说回家乡读好,亲戚都在家乡,以后能互相照应。我当时都懵了,我不想转回家乡,但被拒绝了。于是我寄居在了姑姑家里,初三开学我就很不顺。班里按成绩选座位,我因为不熟悉就随便选了一个座位,当时有个女生对我说了一些话,离得远我没听清。所有人选完座位我才知道那个女生早早预定了这个座位,她想和我身边的同学坐在一起。那个女生哭得很伤心,许多同学在安慰她,我尴尬地坐在座位上,心想要不等会去找老师换一下座位。班里的同学因为这件事对我感观不好,不怎么愿意和我交流。晚上,我和父亲打电话,离别的不舍,对新环境的紧张担忧,再加上开学第一天的不顺,我的情绪奔溃了,正巧老师查寝,问了我缘由后为我换了座位。新同桌很好,帮助了我很多。
之后就是努力适应新环境,努力生活。改变不了环境,只能努力地去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