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后,国家财政压力比较大,今年4月份财政总局就下发了通知针对实体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盈利性教育机构、医疗美容行业,大宗贸易、中介服务,农产品等行业开展重点的税务检查。
一、企业大额借款涉及到的风险和税务策划方案
公司A是一人控股公司,近几年公司经营过程中公账上没钱就会从老板个人卡上借钱使用,公司与股东签订了无偿借款协议,前段时间因账面上应付款金额过大而被税务局预警了。
借:银行存款 6000万
贷:其他应付款-股东 6000万
税务局查到后告知要核算利息,缴纳利息个税,根据近几年同期借款利率计算出利息,利息个税=利息*20%,个税利息金额较高,怎么办?
分析:税务局预警依据:《个人所得税法》企业从关联交易方(股东)发生的业务往来,如果价格明显偏低又没有正当理由,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为什么要向股东借钱,借的钱有没正当的理由。若是能向税务局解释借钱的正当理由,那么就能解除税务预警,如该案例中这样子跟税务局解释:公司的利润大,但是大部分都是欠款且账期长达2-3年,建设新公司也需要费用,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才向股东借的款,这样子税务预警就解除了。
二、股东从企业借款涉税风险及筹划
大型企业都有的通病:公司是老板的、老板的钱是公司的、公司的钱就是老板的,不管是老板还是大股东,向公司借款长期不予归还的,都有可能引发以下的风险:
① 债务风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公司股东只有大股东一人,或者大股东夫妻两人,这笔债务公司不会主动向大股东追偿,一旦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第三方股东就可能要求大股东归还所欠公司的债务。
② 税务风险:按照税务规定,股东借款超过一年未归还,而且不能证明是用于生产经营的,税务会将之视作分红,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③ 违法风险:如果大股东从公司借款,手续不完善,极易触发刑事责任。
那么如何来规避风险,降低涉税风险呢?
1. 股东尽量不要从公司借款自用并长期不还
2. 借款必须用于公司经营需要,并需要保留与经营相关的证据,避免涉税风险
3. 签订借款协议,明确借款属性,约定借款期限和利息
(比如:在借款条或者借款协议上能够体现出借款的用途)
4. 不要逾期年底都没还款,可以年底还款,年后再借出,避免作为分红纳税
5. 公司账面上尽量不要长期挂账股东个人的其他应收款
6. 其他应收款科目隐藏了过多的涉税风险,因为从科目含义上看是企业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并不必然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因此不要乱用其他应收款。
7. 借款之前通过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取得股东或者董事的支持,明确大股东借款不是个人私下的行为。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税务筹划不是偷税漏税,而是提前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划分,将企业的利润进行投资,合理的利用一些税收优化政策,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