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比较独特、影响较大的一次改革,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改
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这样,通过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迅速分崩离析,为什么孝文帝要实行改革?实行改革后国力强盛的北魏,为什么在孝文帝死后不到三十余年,就从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转向衰弱?
北魏版图
一、北魏王朝强盛的基础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他们仗着自身游牧民族的优势,长驱直入进入中原建立王朝,征服了文化以及科技水平普遍比他们高很多的汉族地区,就会被汉族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生活方式影响,加速了汉化。
但鲜卑族带入中原的落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保留,尤其是当时的鲜卑族跟汉族矛盾颇多,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后,肯定会引发阶级矛盾,在经济方面,农业经济恢复迟缓,灾荒仍然频繁不断,农民被迫逃亡;在统治阶级和民族关系的影响下,各族人民起义不断发生,这些起义军都针对拓拔贵族层面,还多次与南方汉族地主阶级政权联合,在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有时起兵与人民起义军相互呼应,来反对北魏的统治。
虽然这些起义只发生在孝文帝改革前夕,但是由于这些矛盾引起社会危机的爆发,使得北魏统治者意识到了统治危机。北魏统治集团中的鲜卑贵族从自身利益出发,与汉族地主经济利益逐渐呈现一致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两贵族阶级层面矛盾减弱,汉族地主的作用也进一步被拓跋贵族认识,加强了胡汉之间的合作。
胡汉融合
北魏的几代明君都很重视通过汉族知识分子汲取先进文化,统治思想及学术理论,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北魏成为了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也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尤其是禁胡服、断北语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北魏是各民族的混合体,其中汉族人数占多半,而且汉族在经济、文化的方面平均比其他民族要发达很多,如果想要使国家安定,统治者必须要让众多民族在这个国家中和睦相处,有着共同的目标。
可是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民族的偏见,加深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能够抛弃民族之间偏见,实行一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改革而不是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打压或屠杀,确实难能可贵。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当然历史上的君王不会真正的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孝文帝也不例外,他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在汉化的同时,采取了一些对鲜卑族有利的措施。措施是好的,但是鲜卑族并没有合理的运用,所以这也是后来导致朝代灭亡的一个原因。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大定姓族是分两部完成的:
"婚名族":北魏以鲜卑族为主进入中原,可中原人士眼中鲜卑族都是蛮夷之地的人,所以他们虽然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但并没有获得应该有的社会地位,尽管中原人士不得不受他们的节制,但从心理上对鲜卑人还是心存芥蒂,根据《魏书》中崔浩对王慧龙的称赞中就可得知,当时中原人士从心底瞧不起鲜卑人,孝文帝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将鲜卑贵族进一步与汉贵族联合起来。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孝文帝把汉族四大世家的女儿纳入宫中,朝中还有许多鲜卑族的大臣,也都娶了汉人的女儿为夫人,与汉族结下姻缘,不仅孝文帝和大臣这样做,同时还为他的五个弟弟选了中原汉族各世家之女为妻。
胡族
除了联姻,孝文帝下诏定代人姓族,他以当时个人在朝中的职位为首要标准,有具体的等级制度,规定了样地职位才能成为士族,官爵的高低与门阀序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何谓门阀制度?它是根据门第区分士、庶在政治和经济中不同地位的制度。
根据《魏书》记载:"以贵承贵,以贱承贱"就可以看出北魏在选拔官吏方面是依靠严格门阀标准来制定的,《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评价孝文帝:"这种以朝廷的权威采取法律形式制定门阀列序,北魏孝文帝定士族是第一次。",而门阀制度的确立和北方第一流新士族的形成,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一颗腐败的种子。
孝文帝大定姓族对于当时门阀制度的改制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可当时一些新士族分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虽然孝文帝在定性足的同时,也采用了崇儒、兴学、制礼、作乐等一系列提高鲜卑族文化素养的措施。但不经过一朝一夕的文化沉淀,是不可能直接达到效果的,孝文帝这一系列的汉化做法,使鲜卑族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环境面前未能正视自己的位置。
三、北魏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
鲜卑族没有用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去充实自己,反而在极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和财富面前逐渐迷失了自我,缺乏居安思危的政治思想,连最高的统治者也没有进行道德方面的约束,所以整个贵族阶级就迅速的堕落下去。附庸风雅、模仿汉族名士的行为作风,但是他们又缺乏辨别能力,只能模仿外在形式,并不能理解汉族文化真正的内涵。
北魏鲜卑族
首先,生活上的腐化,到了北魏后期鲜卑贵族飞速腐化,王孙贵族的生活痴迷无比,互相攀附,根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河南王元琛的骏马,食槽都是用银子所打造,宴会时候用的酒器是怎么奢华怎么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社会极度腐败,他们把拥有财宝的多少看做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其次,贪污腐败,后期的贵族为了满足骄奢淫逸的生活,想尽了各种手段从地方捞钱、大肆贪污,而那些负责惩治贪官的吏治几乎都为贵族所收买,拿钱办事已经成为常态。
就这样一个前期努力上进的王朝,在一些不恰当的改革下,导致后期社会风气已经嫉妒腐败,北宋末年,不断有农民起义,这些整日沉迷享乐、追求庸俗风雅的游牧民族却无人迎战,最终北魏王朝也湮灭于历史。
孝文帝
作为一个新王朝的统治者,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抛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实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全盘汉化的改革,通过孝文帝改革使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族比较快的完成了封建化,使落后的少数民族逐渐与先进的汉族融为了一体。
结语
孝文帝的改革无疑是有效的,尤其是这次改革,不是通过民族征服,而是以一种非常和平进行的,并没有像别的时期进行改革时那种残酷的屠杀,但是在一些制度上他并没有将其毛病剔除,也这也为北魏后期埋下了无穷的隐患。后来他们相互攀比、贪污受贿,种种不利于发展的行为将北宋统治者前期治理的富有朝气的社会全部磨灭,北魏灭亡后,其余国家吸取了灭亡的教训:在向一个先进民族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全盘照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国泰民安。
参考文献:
《魏书》
《资治通鉴》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洛阳伽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