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阅如焉u0002
逸夫教育科学馆(逸夫机械材料馆)
从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归来。由图片拼接的视频刚刚做好,前几天拿给女儿看的时候,孩子的反应略显平淡。刚刚看到十几秒钟,女儿的目光就从手机屏幕就移开了:“妈妈,南岭校区似乎也没你说得那么好啊!”说罢,就把自己埋入小山似的作业堆中去了。见到她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当时的神色恐怕也是落寞的。
工程训练中心(正面)。
倒不是因为自己做的视频,没得到女儿的肯定而感到失望。而是,女儿并没有从几栋看似平凡的校园建筑中,体会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沉淀出来的厚重、苍劲的美感。
篮球场与教学楼相得益彰。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恰逢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别离之情:身着学士袍、手捧着一小束鲜花拍毕业纪念照的;在《穿越·历程》雕塑面前流连忘返的;骑着自行车循着杏花大道拍摄微视频的……
浓荫、柳梢,蓝色的自行车,还有天空的云朵。那年,你可曾错过什么?哦没有,几乎每个时刻,都被紧紧把握。
硕士?年轻导师?尽管辨别不出身份,却被伊的气质感染。
松林深处一抹撑着遮阳伞、长发飘飘的人影,给第一次漫步吉大校园的我,在夏日酷热的午后,从带来徐徐清凉。
人文的流动给校园增添了一种舒缓、轻巧的美,与老牌工业大学的硬朗与厚重,相得益彰。
这栋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应该被记得。
前几天,一位该校教授曾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慨:说实话,包括吉林省考生在内,绝大部分人瞧不上吉林大学,什么“末流985”,什么“六仁月饼”,大而不强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人考不上吉林大学。
今年吉大在吉林省内招生,名额只有两千多。谁,会如此幸运?
此生,处处是考场。
自己的枕边,前两年恰巧就躺着一头不知天高地厚的怪兽。闺女刚考上重点高中的时候,孩儿他爹还在电话中和我吹嘘:“要是咱们家孩儿能上吉大,也行。”
体育场看台外的墙体涂鸦,风格竟然也如此健硕。
瞧!还有风格温婉的紫衣女子。
“什么?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孩儿如能考上吉大你还不满意,那是至少高出一本线上七八十分的大学。你要上天吗?”这个一向无理搅三分的家伙,很少见地,只是尴尬地笑笑,随即在电话那头默不作声。
酷暑下埋头钻研的莘莘学子,必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精英。
温文尔雅的宿舍楼
风格别致的锅炉房,哈!
有一个笑谈:问,吉林大学在哪?答曰在长春。再问长春在哪儿?笑答在吉林大学里。南岭校区是吉林工业大学原址,吉大六个校区之一。
马路对面拍照的男生,是以这三个女生为背景吗?
坐在花坛边歇息,两个骑自行车的美少女,从身边款款流过。
行走在校园绿荫蒙蒙的板油路上,情侣间的牵手,闺蜜间的私房话,撑着一把阳伞穿越松林的长发女生,还有教师之间的寒暄与交流……
机械、汽车、动力,或许是校园最深厚的底蕴吧!
各届校友捐赠的纪念碑,随处可见。
随手一拍,就是风景。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平日惯常见到的、闹市街区的高楼大厦,大多被广告牌覆盖得面目皆非。尤其是夜晚,色彩缤纷的楼形灯亮起来的时候,商业气息甚浓。
偷一颗翠绿的杏,却没看见花。杏花呢?哦,在手心里攥着呢!
城市中二三十年以前老旧小区,大多伤痕累累:临街的铁栏杆被小店摊主蓄意破坏;原本平整的地砖支离破碎;青草地被抄近路的人们踏出一道道土痕。
谁能帮忙解读一下,什么意思?
而这两年新建成的商/品住宅小区,很多都取了个洋名儿:什么拉菲、保利,还什么塞纳、英伦;要不然就赤裸裸地拜金-主/义:金苹果、豪庭、财神。不可想象的,这些字眼都被当做住宅小区的名字,当街炫耀。
可以预见的是,用不上10年,这些商业住宅里面的喷泉、照壁、风车、盆景,就会像被浪荡公子渐渐遗忘的钟情女子一样,黯然伤神。房子都卖出去了,公司难道还会花钱维护这些“道具”吗?!
孤独的灌篮高手。
这一幅标语的措辞,让人印象深刻。
话题有些扯远了。还是回头看看吉林大学吧!漫步在吉大南岭校区,与惯常见到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迥然不同。
工人正在施工,更换凉亭的土黄色琉璃瓦。
风格典雅古朴,没有绚丽的色彩,不张扬,不炫耀。台阶、植被、雕塑、道路,设计和施工枢密有致,参差错落。
与下图是同一块巨石。
在这里等待女儿听讲座的两个小时,校园最北、最南、最东的边界,自己都用脚步丈量过了。真的希望有一天,女儿能够理解大学校园这种含蓄、悠远,耐得住岁月寂寞与时光打磨的美感。
工程训练中心。
创客,创客,创造的来客必将喧宾夺主。
在一群最有知识的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之间行走,自己仿佛被他们身上洋溢着的青春与蓬勃,优雅而知性感染了,脚步也跟着美好、轻盈起来。
校外的过街天桥,以深沉的墨绿色,迎接来此参观的附中学子。
欢迎关注u0002 @玖阅如焉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