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网络
作者 刘言
编辑 秦珍子
“对你来说是经济损失,可是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没办法毕业的事情。”如果不解释,您可能很难想象,这“琼瑶式”的对话发生在一名大学生与她的毕设“枪手”之间。
一语成谶呀,5月30日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报了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雷某某、卢某某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的处理结果。经查,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代码,并通过购买的代码完成论文的部分实验结果。学校决定给予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期间不得申请学位;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
一周前,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提供程序代做服务的小强(化名)在该校贴吧发帖,详细讲述了这场“毕业”和“经济损失”之间的纠葛。
根据他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4月30日,卢同学和雷同学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联系到小强,订购毕业设计所需要的代码。
“哥我再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你!”一番讨价还价后,卢同学和雷同学分别以1050元和3200元的价格购买了《基于情境感知的目标对象画像生成研究》和《无人机对抗仿真技术研究及实现》的代码。
完成的过程中,小强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又代笔,又代课”。
首先是两位“顾客”反复增加需求。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找“代笔”的两名女生显然自己无力修改,只能把老师的要求转发给小强,增加各种设计需求,甚至更改算法,却从没提过加钱的事。
这也就罢了,小强还发现,卢同学的专业知识一塌糊涂。
于是小强和卢同学之间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这个怎么设置的?我确实不太懂。”“查找。”
“查找啥呀?”“变量名。”
“哪个变量?要不您好心帮我稍微改一下吧。我实在糊涂得很,估计有这时间您都改完了。”
看到这段聊天记录的网友感慨:“建议卢同学毕业后直接做甲方。”
在两人的对话中,小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这个东西不复杂,我也确确实实跟你讲了很多遍了。又是聊天跟你说,又是给你手写关系,又是给你语音说的。”卢同学的回复是:“我没理解,有什么用。”
“那就再讲一遍?”小强的答案显得“诲人不倦”。
他万万没想到,卢同学和雷同学连“学术不端”都要“不端”。由于该交易平台不支持代码类商品的交易,二人以没满足增加的需求和没有秒回消息为借口,要求他退钱,如果不退,就向平台举报他。不得已,小强向两人转账退款1700元。发起转账的同时他说,“你要是觉得心安理得且安心的话就领吧。”
卢同学说,“我不想举报你,你赶快转账过来”,甚至要“死磕到底”。雷同学收下了钱,“没啥不心安理得的”。
5月22日,小强写下这段经历,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吧,校友很快根据聊天内容锁定了当事人,并将情况反映给校方。
卢同学接到辅导员的通知,连忙联系小强:“你看能不能协商一下,怎么样才能删除呢?”“对你来说是经济损失,可是对我来说真的是没办法毕业的事情。”第二天,该学院发布情况说明,暂停二人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对很多理工科专业来说,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全面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然而,从前期策划到实操和撰写,完成毕业设计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部分“忙于”找工作、考研的大学生选择铤而走险。
一些机构、个人盯上了这类需求。在百度搜索“毕业设计”,结果显示的第一条就是“通过后付+先稿后款1-3天完结”的广告链接。在一些线上交易平台,“让您不再为毕业设计熬夜”“毕业代做,快速高效,支持加急”等广告更是层出不穷。一些学生还在购买过程中上当受骗。
事件发酵后,有多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媒体表示,学校开始严查本科毕业设计、严控本科毕业论文。
2013年开始实施行的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将毕业设计纳入了学位论文范畴进行管理。该“办法”明确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办法”还明确,违反上述规定的为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这也导致,舆论认为校方对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的处罚偏轻。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二人以威胁举报的方式要求退款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也应受到处罚。
对类似的“枪手”,办法也有所规定: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组织或者参与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在校方开展调查后,小强删除了帖子,把本次事件所得报酬共2550元捐赠给“高等教育助学”公益项目,并表示:“经此事深知程序代做边界模糊,本人已注销相关账号,不再从事相关副业。”
来源: 青年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