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会看到资金投向里有"非标资产“这一栏。银行的“非标资产”业务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简称,是银行投行业务的一种,通过资产设立、到通道,资金募集等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运作,完成对某个特定对象的融资(可以是SPV,也可以是实体企业),而银行则从中赚取中间业务费。而开头所述的理财销售,就是银行募集非标投资资金的一种手段。
非标融资的主要对象,就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在银监会限制银行对地方政府发放”打捆贷款“之后,非标投资则成为银行变相给平台融资的手段。非标的底层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但银行操作的非标投资,基本上就是信托资产、委托债权以及应收账款、带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
先说第一个,信托资产。最初的非标业务,主要是通过信托来操作的,那时候因为银行贷款受限,于是银行就想出了通过信托实现融资的方法。此类融资相对比较简单,由银行负责找好项目标的,谈妥融资价格,然后信托公司发放一笔信托贷款,银行则通过零售渠道募集资金投资该笔信托计划。由于信托公司也归属银监会管辖,因此后来银监会收紧此类业务的监管,信托这条路就慢慢被荒废了。
接下来是应收账款类。应收账款类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即城投平台需要有对当地政府的巨额应收账款。城投平台拿到政府出具的欠款文件,就可以把其应收账款以收益权转让的形式交给银行。银行则需要找好通道,这些通道可以是证券公司、也可以是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这些公司负责出面成立投资计划,资金也需要按照这条路线走一遍,但是这些机构只是通道,潜规则是他们不承担实质性风险。实质性风险,则是由资产设立银行承担,投资者也是由银行自己募集。这些投资者可以是同业金融机构,也可以是某些专业的大额投资人。在这笔业务中,银行赚大头,通道机构则赚取”通道费“。不过正因为是潜规则,后来由于非标业务屡屡爆雷,出现了通道业务单位和资产管理单位责任纠缠不清的纷争,这是后话。
最后是带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这种业务比较复杂,首先要有两个较大的融资平台,其中一家与银行找来的LP共同出资成立SPV,这个SPV投资某个专门的融资项目,到期由另一个融资平台以股权收购形式回购,完成还款动作。其间,还需要有专门的GP来进行管理,这个GP要么是银行的关联机构,要么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操作,也就是俗称的”明股实债“,因为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走资金,因此比较隐蔽。当然,最后募集资金的动作,还是由银行来完成。
在很多非标融资案例中,为了控制风险,还要进行结构化设计,例如安全垫结构、优先劣后结构、表决权结构等,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策划,对于很多小银行来说根本无力操作。
上述三类非标投资,都属于表外融资,不受监管控制,因此在2013-2016年之间大行其道,成为银行赚钱的最大法宝,也是”资金空转“的一大推手。随着国家去杠杆的深化,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非标投资管理的文件,直到近期非标业务才逐渐退出舞台。
我是空谷财谭,在信贷业务和投行业务方面有长期工作经验。本文写的比较仓促,也因为需要保密的缘故没能详细展开,欢迎想要学习的朋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