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所写的《水莽草》,确实反应了人性中的一些善恶元素,但是类似反应人性的文章,在《聊斋志异》这本小说中还有很多。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家里面就有一本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当时年纪小,还不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但是也能够理解其中一部分大意。
其中印象中深的,就是其中很多文章借鬼狐精怪之说,来描绘社会的现实,讽刺人性中黑暗与愚昧的一面,当然也有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讴歌与赞美。
《水莽草》
《水莽草》这一篇,大意是说水中有一种毒草,人误食之后就会被毒死,毒死之后,就会变成水莽鬼,传说此鬼不得轮回,必须有另外一个同样被毒死的人来替代,前一个被毒死者才能重新轮回。
有一个祝生,在旅途中就不幸误服水莽草熬制的茶水,中毒身亡。之前一位被毒死的寇三娘在找替代者,碰巧遇到了祝生,就很自然的瞄准祝生下手。
两位的缘份就此拉开了序幕。
祝生既然喝了此水,就被毒死,他搞清楚原因之后,就找到已经投胎的寇三娘,强行把已经投胎的寇三娘又拉走,并且两位鬼竟然又结成了亲,后来竟然还有了孩子。实在是不可思议、曲折离奇。
后来,祝生与寇三娘一直没有投胎,而是作为鬼都留在当地。祝生因为痛恨人服水莽草列后又找替代者,这样不知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冤死,所以就帮助那些有求的人家解决这种问题,在十余年间竟救下了不少人命。
后来祝生对他儿子说,一帝因为祝生在人间助人有功,所以封他为四渎牧龙君,不一会儿就有四匹长着鳞甲的马拉着黄檐车,祝生和寇三娘盛装而出,同登上车,他们的儿子哭泣着跪拜,马车与人忽然间就不见了。
祝生遇到寇三娘被作为替代者,其实也是有更早前的缘份,要不然两人也不会遇到一起。寇三娘作为误服水莽草毒死,然后又来找替代,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是却既愚昧又不仁义,她自己已经受到伤害,还以伤害他人来实现自己的解脱,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而祝生却是不同,自己在受到伤害之后,不想再让别人受到同样的伤害。除了强拉着寇三娘结为夫妇之外,并未像寇三娘那样去找替代者。而是坚决留在当地,为当地其他老百姓解决类似问题,最初发心虽然出于激愤,但是行为确实值得称赞。
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清朝山东人。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他年少时聪慧过人,过考县府道皆是第一,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考中过,后来一直以教书为生。这也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经历。蒲松龄的书房叫作聊斋,他在聊斋中写下了近500篇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据史料载,蒲松龄当年为了写《聊斋志异》,平时听到别人讲的奇闻轶事,回家就粉饰加工成一篇文章。另外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成篇。就这样慢慢累积,最终在他39岁时,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书中的文章或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或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
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与人的生死虐恋,表现了作者所期望的理想中的爱情世界。
有人说,《聊斋志异》这本书,其中就有作者蒲松龄的影子,他一生科考不中,直到71岁才考中贡生。一生穷困潦倒,连居住的地方都有经常有狼出没。蒲松龄在这样困顿的生活境况中,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抨击,也都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而蒲松龄对于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也有体现。有很多文章都描写了惊世骇俗的人与仙、狐、鬼、狐之间的生死爱恋,也是暗含着作者对于世俗情感的一些看法与观念。
郭沫若曾曾评价蒲松龄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也是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比较中肯的评价。
【总结】
关于《聊斋志异》,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或阅读过,对于其中的鬼狐故事也都津津乐道。大多数读者都把这本书定义为志怪小说,认为蒲松龄是借谈鬼说狐,来揭露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官场黑暗、政治腐败的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讽刺。
笔者的观点:如果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来看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其实就是一本描写六道轮回的书:有人间之事,有地狱道之事,有鬼道之事,有畜生道之事,有修罗道之事,也有天道之事。活脱脱一部门道轮回图。
佛家的观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中有六道轮回,众生因为个人所造作的罪业而在这六道之中轮回不休,不得出离,痛苦无边。如果不读佛家经典,不接受佛法教育,那就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找不到出离六道轮回的方法。
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以上是笔者一家之言,以作大家闲暇之余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