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岛大学「德岛大学在中国相当于哪个学校」

一、德岛大学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您说的德岛大学目前在日本排名的26名左右,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和郑州大学差不多吧二、在菲律宾德拉萨上大学,回来后学位证中国承认...

日本化学家吉野彰,因发明了现代锂离子电池(LIB),成为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起获得这个奖项的,还有斯坦利·惠廷汉姆、古迪纳夫。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事实上,当我们往回看这些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时候,不难发现:日本这十几年来,在诺贝尔奖上的势头一直很猛。

今年的吉野彰是一个,2014年,中村修二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中村修二是毕业于日本的德岛大学,相当于我们国内的211大学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毕业后,只是去往了乡镇级的一个小企业,在停车场负责提炼金属材料。

在这一切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公司,中村修二的工作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认为中村修二做的事情毫无意义,社长甚至公开嘲讽:“你怎么还没辞职?”

被逼之下,中村修二竟然憋出了一个大招:研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这个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成功开启了全球固态照明的新时代。在多年后,蓝光之父中村修二,被瑞典皇家学院誉为是21世纪的爱迪生。

同样的,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其实也是一个在公司毫无存在感的一个职员。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他最开始学习的是电气工程专业,结果毕业后进了一家做化学研究的公司:岛津制作所,因此田中耕一只能先从底层员工开始干起。

在他田中耕一26岁的时候,公司开始让田中耕一参与开发“质谱分析仪”的项目,也就是利用激光测量金属、半导体和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质量。

其实“质谱”技术的原理不难理解:

在田中耕一之前,科学家没有找到使生命大分子离子化的有效方法。对于小分子而言,带上电荷后的离子化分子比较容易从溶剂中逃逸出来,飞到检测口生成电信号,但生命大分子质量更大,离子化时需要的能量就更高,它们往往在离子化的过程中被破坏了。这就形成了很久以来使用“质谱”技术无法测量高分子的局面。

而这个难题,最终在田中耕一这里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1985年2月,田中耕一在实验中,原本打算用丙酮来悬浮钴粉,结果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拿成了甘油。田中耕一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但由于当时钴粉十分昂贵,田中耕一不舍得浪费,因此用这种废弃的钴粉进行研究,结果检测到了维生素B12的分子量。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他开始意识到,这种新的东西可以提高测定的分子量。

在1985年下半年,田中耕一成功检测到了一种酶的“质谱”信号,这是仪器分析化学的一个历史性突破,正式宣告蛋白质大分子可以被完好地离子化。同年,岛津制作所及时为田中耕一的质谱离子化新方法向日本专利局递交了申请。

1987年,田中耕一用同样的方法又检测到分子量更大的另一种酶的“质谱”信号。

尽管在199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相继开发出了“质谱分析装置”,并且在性能上可能更优于田中耕一所开发的,但是那些创造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的成就上,都是因为田中耕一的创造。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正式宣布,田中耕一与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为什么日本的数学那么牛?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下村修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奖......

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益川敏英.......

2002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

其实获奖的人肯定远远不止这些。那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人可以获得那么多奖项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究,大概可以分为两点:

一个是日本人在科学上的巨额投入,让日本科学家如鱼得水,从而能够更多的出成绩,因此,很多产品,核心技术和材料,都掌握在日本的手里。

还有一个,就是日本在教育界的大比例支出。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体现在日本实实在在的投入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教育内容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日本教育其实非常的有特色。他们不会只是让你去背,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反而更加注重对实际生活的联系。

尤其在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其实更应该学会让孩子们接触自然,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 。

隅良典就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其实日本教育的这个核心理念,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来说,也同样适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504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