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聊今天一打开贴吧
就被一个帖子吸引了目光
What?
这是用来干什么的?
大聊不禁往下看,却被奇葩校友的脑洞折服了!
这个引起大家热议的不明物体,到底是什么呢?
大聊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弄清了它的来历!
这个高大的建筑是水塔,建于聊城师范学院时期,主要由水柜、基础和连接两者的支筒或支架组成,用于储水和配水,保持和调节给水管网中的水量和水压。以前学校没有自来水,水塔是重要的生活用水提供工具。
1974年8月,山东师范学院抽调三分之一的教职工和图书设备,利用其在聊城的原有校舍,建立了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自此,带着山东师范学院厚重的齐鲁文化底蕴和本科办学传统,凭着分院创业者的饱满激情和奉献精神,聊城大学开启了艰苦创业、负重奋进的办学历程。
教师更新了一批又一批
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
但是一些老物件一直默默留守在原地
承载着聊大的流金岁月
用它们的岁月痕迹诉说着聊大故事
下面,就跟随着大聊的脚步
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烙印着岁月痕迹的聊大记忆吧!
#聊大前世:梦里依稀现君容#
一幅幅老照片,定格昔日瞬间,传达着来自过去的久远声音。以照片记录历史,让历史对话未来。藏在每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一个个深情片刻。
1997年10月,季羡林先生受聘为聊城师范学院的“名誉院长”,为聊师学生签名留念。
1982年,季羡林先生与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应学校邀请参加1982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并举办了《从比较文学谈到中印文化交流》的学术讲座。
时任聊大校长的宋益乔校长看望季羡林先生,老先生在病床上翻阅聊大纪念册。
聊大能有今天,季老功不可没。在学校更名的过程中,季老曾经亲自给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写信。
批准通过后,他为学校更名题写 “聊城大学之成立,诚所谓顺乎天理,应乎人情之盛举。行将见桃李遍鲁西,文风满山左,流风余韵普及神州矣。为鲁西庆,为山东庆,为祖国庆!”的题词。图书馆建成之际他还题写了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馆名。1999年8月,季老为学校题词:“鲁西最高学府,山东璀璨明珠”。
季老对于聊大的深情厚意常在故乡人心中萦绕。季羡林先生,不但是聊城的骄傲和山东的骄傲,也同时是我们中国及至东方的骄傲。但对于聊大人来说,首先应该是聊大人的骄傲,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大师关注和支持着学校的成长而感到骄傲。
季老曾赠给聊大四句话:“与时俱进,戒骄戒躁,面向当前,着眼未来。”我们必定时刻铭记季老嘱托,传承百年办学传统,努力创造聊大更辉煌的明天!
#定格时光:细数那些流金岁月#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韩震先生,曾在毕业30周年回母校座谈时说过这么几段话:
(向上滑动启阅)
韩震:
我昨天跟各位同学说,年轻人在年长的人身上学到我们过去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思想、思维方式的差异。像我这样一个性格有点直,有点书呆子气,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在领导岗位上还作出点成绩,当年的学习经历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我所有的简历,无论当副校长,还是到北外当校长,写的都是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聊城大学),这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虽然我们聊大不是重点大学,但我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我们一点不比重点大学差。我们的成功我想与在学校里获得动力、与老师的培养、与我们山东人尤其在鲁西这片土地上求学所孕育的勇气、责任和使命感分不开的。我一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保持优良传统,也会力所能及地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作出一个学子应有的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首岁月,正是在 “敬业博学 求实创新”的校训的引领之下,聊城大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尖端人才,为聊大书写了一页页的华章。
细数这些被时光定格的流金岁月,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聊大人身上的蓬勃朝气和对学术的严谨认真。
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聊大因你们而熠熠生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哪怕条件艰苦,哪怕器材简陋,我们仍执着于研究之火,永不熄灭。
直至今日的田径运动会,靠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一届一届延续。
一石一木,一砖一瓦,楼房更替,是时光的魔法,更是历史的馈赠。
(左侧三图中的校门,自上至下分别是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聊城师范学院,聊城大学)
44年,时光见证了学校从脱离母乳、蹒跚学步的稚童,到茁壮成长,日渐雄起的少年,再到意气风发,独当一面的青年的蜕变。
#聊大今生:那些被遗忘的聊大记忆#
时光总是匆匆流逝,不为任何人停下脚步。可是那些承载着一代一代聊大人记忆的老物件,依然默默地守在聊大一隅,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在聊大,或许抬眸间,你邂逅的就是一段满载历史风尘气息的聊大记忆。
科学会堂
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是凝固的艺术。似乎每一座有历史的大学里都有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聊城大学也不例外。科学会堂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建筑风格偏西式,是我校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
今天的科学会堂,墙皮脱落,岩壁风化,内堂空荡……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时光踏过的痕迹。
招生简章
旧物是时光积淀而成的诗歌,是长存的珍品。承载着一代代聊大人的记忆,也见证着聊大一步步的发展。该成人招生简章印刷于一九九八年,距今已有二十年历史,薄薄的纸面,却满载着时光残留的印记。我们感谢时光,还为我们留下这份难得记忆,让我们后辈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得以感知、珍重。
#旧物集锦:藏在时光深处的美好#
片片砖瓦,棵棵古木,蓦然回首间,总能在聊大的角落里,遇见“宝藏”。那就跟着大聊的脚步,一起在聊大校园里走走吧,一起回味一下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美好。
在聊大西校区的校园里走一走,你会发现,像这样烙印着“聊城师院”的井盖并不少见。这是于1991年安装的一批“给水”井盖,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
多少年的风风雨雨, 多少年的人来人往,多少年的孤独坚守,多少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些井盖体现的,不也是我们聊大人的精神吗?
在聊大,如果你足够细心观察的话,一定会看到这些藏在时光深处的美好。锈迹斑驳的铁门,早已被岁月剥蚀了曾经的光彩,却也蒙上了一层沧桑的美丽;爬满锈斑的栏杆,承受了多少年年月月无情的风雨,依旧坚守着这片它爱的土地;旧三轮车,依旧被主人爱惜地照顾着,那吱吱呀呀、摇摇晃晃,是从前的漫漫时光,也是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忠贞不渝。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时光不语,可它就如砖瓦间熠熠生辉的记忆。
时光不语,可它就如岁月里涌动着的美好情愫。
时光不语,却也足以铭记。
关于聊大的故事,我们还在探寻,在寻求未知的路上,一直努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聊大宝藏”呢?
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大聊在后台等你哦!
热文链接:
编审:王秀清 王黎
文稿:聊城大学报来稿
投稿邮箱:2035214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