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名言「关于环保的名言100句」

关于环保的名言 1、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3、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4、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

新华社沈阳6月26日电(记者李宇佳 崔师豪 朱辉)在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的一处山沟里,绿树成荫,野花遍地。平坦的土地上,数百块耸立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不时有蝴蝶在四周盘旋飞舞。

这片山林和碑林的主人,是一名75岁的老汉。他叫刘春生,年轻时曾当过教书匠。如今,一间房、一座山、一个生态文明石刻园,就成了他的全部家当。

附近的青山和石碑是刘春生30多年来的心血。“我在石碑上刻了我国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还有古今中外关于环保的名人名言,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现在已经刻了800多块了。”刘春生说。

视频加载中...

1988年,怀揣着环保梦的刘春生与北四平乡宝汤村签订生态文明建设合同书,一头扎进样子沟,耗时30余年将几千亩的荒山打造成郁郁葱葱的山林。而退耕还林的同时,酷爱篆刻的刘春生萌生了刻环保石碑的想法。

“环境问题大部分是意识问题,所以应该提高环境意识。”刘春生说,中国石刻文化流传千年,建一个生态文明石刻园,通过碑刻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为了刻好石碑,刘春生订阅了大量的杂志书籍,整理出了两千条关于环保的名人名言。在他不大的房间里,书籍占据大半面墙,就连桌子上也堆满了资料。“一个名人只选一句话,要最能体现环保理念的,光是《昆虫记》我就读了三遍。”刘春生说。

七旬老汉与他的环保碑林

刘春生向记者展示他雕刻石碑所查阅的书籍。新华社记者 李宇佳摄

买石材缺钱,老伴崔秀华就从娘家借来3万多块钱,全补贴给了刘春生的石刻事业。“环保事业造福后代,我觉得他干的事有意义,我无条件支持。”崔秀华说。

由于刘春生居住的小屋方圆十里人迹罕至,就连出行,也是在半人高的草木丛中硬生生踩出一条路。而走这条路去乡里邮局取订阅的杂志书籍,已成为老两口的日常。

“走路倒没什么。只不过把150多斤的石块搬上工作台,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真的很吃力。”如今刘春生已经75岁,但一雕刻起石碑,却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一天能干八九个小时。”刘春生说。

七旬老汉与他的环保碑林

刘春生在自己搭建的小棚子里雕刻石碑。 新华社记者 李宇佳摄

在刘春生的带动下,子女们也参与到了石碑的设计、雕刻之中。在其中一块石碑上,记者看到了一行稚嫩的笔体刻着“远离大自然的孩子没有童年”。刘春生说,这是他孙子小时候写的,“孩子的笔体更能体现这句话的意义。”

除了刻石种树,在这一片山沟里,刘春生一家还种植了野山参、天女木兰花,养殖了林蛙,“80%的林蛙用于生态平衡,我只出售5%的林蛙,用来补贴刻碑事业。”刘春生说。

石材、运费、颜料、设备……30多年来刘春生一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在雕刻环保石碑的事业上投入了几十万元。“人只要精神富足,就算没钱也活得充实。”崔秀华说。

如今,刘春生已经刻完800多块石碑。屋前屋后展示不下,他就摞起来用布罩着。“我计划刻2000块石碑。有生之年能刻多少算多少。将来一块不留,全都献给国家。”刘春生说。

七旬老汉与他的环保碑林

刘春生住的小屋外摆满了他雕刻的石碑。新华社记者 李宇佳摄

随着生态文明石刻园的日渐成型,陆续有人前来参观刘春生的碑林。他也相继获得了“辽宁省十大环保杰出人物”“辽宁公益著名贡献者”“辽宁省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保护环境不是一个人的事。我希望子辈孙辈甚至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生态文明石刻园的建设中来,更希望保护环境的理念能够像石碑上的字一样,铭刻在大家心中。”刘春生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47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