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知历史,今天小雨继续为大家带来《史记》讲解。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周亚夫军细柳》这个故事: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周亚夫,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军纪严明的部队,和一个治军高明的将军,周亚夫“三年后封侯,再八年为将相,地位显贵,位极人臣,但九年后却会活活饿死”。
中学时觉得周亚夫真是一位有原则的将军,现在再来读这篇《周亚夫军细柳》才发现,他真是又笨又蠢,难怪一代名将被逼得活活饿死呢,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为何说他是咎由自取呢,今天就来听小雨分析分析:
周亚夫是汉初名臣周勃的次子,按照宗法继承制,他根本没有机会继承爵位,毕竟他还有个哥哥周胜之,而且周胜之还娶了汉文帝的次女绛侯公主。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公主和驸马的生活那是相当不和谐,《史记》中记载: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国除。周胜之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机会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落到了周亚夫的头上,他继承了周勃的爵位,赐封地条城,封为条侯。
周亚夫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埋下危机
周亚夫一生有两次高明时刻,第一次就是与匈奴交战打败匈奴,但在这次胜仗之前,他还大火了一次,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细柳阅兵事件。
公元前158年,匈奴带兵犯境,当时任河内郡守的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去各军营慰问,顺便做一下军情视察。
在其他军营都是中门大开,迎来送往、畅通无阻的,唯独到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却让汉文帝吃瘪了,整个军营都处于戒备状态,皇帝到了也不让进,还大言不惭地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好不容易车马进营了,又有士兵上来警告说:“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不仅如此,而周亚夫还不主动出来接驾,而在一身盔甲地在将军营帐等汉文帝,见了皇帝只是作了个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果然是一个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的将军,汉文帝对这次阅兵的效果十分满意,评价为有周亚夫在,边境无忧,随后便被提升为中尉,负责帝都长安的守卫工作。
但汉文帝真的满意吗,其实不然,此时汉文帝就已经意识到,这个将军不是善茬,是一个好将军,但绝对不是一个好臣子,而且绝对不是一个听话的臣子,太自我为中心了,原则性太强,不懂变通。从汉文帝临终遗言就可以看出,他对周亚夫后面的命运做了总结式安排。
记载,汉文帝在临终前对汉景帝说:“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特别紧急的军事问题时,周亚夫是一个好将军,隐含意思是:其他时间,就要慎重用他了,这人不听话,防着点。因此,汉文帝死后,周亚夫只是被提升为车骑将军。
周亚夫的第二次高光时候,却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引发了七国之乱,这场动荡在周亚夫和梁王的坚守下,仅用3个月就平定了,然而这场胜仗周亚夫却得罪了两个大人物。
当时梁王刘武负责阻挡战斗力最强的吴楚联军,周亚夫负责断其粮道,但结果是吴楚联军太猛,对着梁王一顿猛揍,梁王天天向周亚夫求救,让他派救兵,结果周亚夫就是不动,连汉景帝都亲自出面了,他还是按兵不动,就是不救,最后梁王硬是扛了三个月,总算扛下来了,周亚夫在吴楚联军撤军时一举击溃。
这一仗赢的是非常漂亮,但过程却苦了梁王,还得罪了汉景帝,皇帝亲自出面,周亚夫都按兵不动,周亚夫算是在皇帝那挂了号了。
七王之乱平定后,周亚夫被升为丞相,这明升暗贬,实际上是剥夺了周亚夫的带兵权,毕竟这样一个不听号令的将军,治军又如此厉害的人,实在是令汉景帝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不拔不行。
周亚夫被解除兵权后,梁王刘武又多次给周亚夫上眼药,没事就在窦太后和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给他的危机又加了一重。
当官不懂变通,丢了性命
周亚夫是武将出身,性格上并不如其他文臣那般圆滑,他当丞相后的三件小事,成了他的催命符。
丞相周亚夫与汉景帝经常意见相左,尽管汉景帝表面上都听了他的,而实际上对他已是恨之入骨,特别是在三件关键的事情上,与老板唱反调。
汉景帝想废除太子刘荣,周亚夫反对。
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这事连窦太后都同意了,没想到周亚夫反对,还搬出了刘邦”非有功不封侯“的规定。
汉景帝想拉拢匈奴,把投降过来的五个人封为侯,周亚夫反对,结果汉景帝这一次并没有听他的,还是封了侯,周亚夫却以生病为由辞职。
周亚夫的这一番操作令汉景帝严重不满,这样一个臣子原则性太强,从来都是Boss指挥枪,而到了周亚夫这里却变成了他想指挥Boss,汉景帝怎么能容下他。
所以便有了后来的“无筷之宴”,关于这场宴会的详情,小雨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链接查看。
无筷之宴后,周亚夫彻底触怒了汉景帝。
周亚夫眼见自己日薄西山,知命不久已,便想让儿子周阳为自己准备一些陪葬品,周阳也是孝顺,父亲带兵多年,身后肯定希望与这些甲胄为伍,于是便找人找了500甲胄。
正是这500甲胄送了周亚夫的命,在汉朝甲胄属于军需品,民间私自打造,那是犯法的。
廷尉问他说:“君侯欲反耶?”周亚夫说:“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耶?”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这审问也可以看出,不是周亚夫要反,而是皇帝想让他反,总之得罪了皇帝,还能找不到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最终周亚夫“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一代名将就这样活活被饿死了,让人不禁唏嘘。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从细柳阅兵,到平七国之乱,再到当丞相,参加“无筷子宴”,被污蔑“欲反地下”,周亚夫一直是那个周亚夫,没有任何改变,他始终保持着那颗不卑不亢的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容忍这样一个骄傲,而又原则性极强的人,周亚夫从头到尾没有背叛之意,他作为领导来讲,有能力是你的优点,但不听话却是致命的缺点。
现代管理学关于人才使用中有一条标准叫:”有能力又听话的人,重用;没能力但听话的人,合理使用;没有能力又不听话的人,弃用;有能力但不听话的人,慎用。
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能力是衡量工作的一把尺子,但是态度却是决定生存的标准,对于周亚夫这样的人,有能力没态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职场,他都难逃厄运。
所以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
往期回顾:
周亚夫受邀去吃饭,发现就自己没筷子,愤怒离席!皇帝:他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