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顾拜旦——张伯苓
文/一切随缘
法国出了个顾拜旦,倡导并创始了现代奥运会,被尊称为现代奥运之父。中国也有一个顾拜旦式的人物,他就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他在毕生致力于教育的同时,又积极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奥林匹克运动,促使中国参加国际奥委会和参与奥运会,是中国“奥运”的先驱。
重视体育运动 关注体质提高
清朝末年,国民体质羸弱,被洋人讥讽为“东亚病夫”。曾在北洋水师任见习官的张伯苓,深感提高兵民身体素质之重要。
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并任校长后的张伯苓,本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之旨,以“体育为先”作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要素。强调教育里若无体育,则教育难算完善,德智体三育中,国人最缺者为体育,尤以读书人为甚。为此他大力倡导田径、球类等现代体育运动,并躬自行之,常与学生一起踢球,由此赢得了“体育校长”的美誉。这一点,他和顾拜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体育教学和设施建设方面,张伯苓毫不吝惜。20世纪20年代中期,南开中学在校学生不过千余名,但整个学校有15个篮球场、5个足球场、6个排球场、17个网球场、3处器械场和两个带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南开中学运动设施之精良在全国的学校中名列前茅。
南开的体育课也非常规范,无论中学、大学,都必须保证每周3小时的体育课。无论男女同学,未测验及格者不能毕业。体育课考试分笔试与术科两种,笔试是考试各种运动规则,术科是考核实际运动成绩,田径百米速度14秒达标,球类中篮球一分钟要投中7个以上,跳高、跳远、标枪、俯卧撑等也都有具体标准。
传播奥运精神 促进体育赛事
1900年,美、英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上,刊载了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报道,张伯苓被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所吸引,从此,他对奥运会的一切情况十分关注。
1908年8月,他趁着去欧洲考察教育的机会,前往伦敦观看了第四届奥运会,参观了先进的奥运比赛场馆及体育设施,大受启发与鼓舞。回国后,他向师生们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及观感,绘声绘色,令师生心往神驰。受他的影响,“南开”师生十分关注奥运会,十分向往奥运会。1908年10月,天津第六届联合运动会在“南开”举行期间,同学们在校园里打起了“奥运三问”的标语,即:中国何时才能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获得奥运会奖牌?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此后,奥运三问立即刊登在《天津青年》杂志上,引起国人的关注。
为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张伯苓联合菲律宾、日本的体育界人士,策划举办了“远东运动会”。该运动会因采用了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与规则,因而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区域性国际体育赛事,中外舆论称之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1922年,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张伯苓当选为会长。1924年5月,在武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张伯苓与王正廷等倡议,组织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并利用其影响多方筹集经费。8月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他众望所归被推举为会长。
多方努力争取 促成首次参奥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国“体协”为中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一员,张伯苓也因此加快了选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步伐。
第10届奥运会将于1932年7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张伯苓主持的中国奥委会拟选派运动员参赛,向南京政府呈送了报告书。国民党当局当时正全力以赴“剿共”,不愿把钱花在奥运会上,没有批准,张伯苓转而求助张学良。
日本侵略者这时乘虚而入,宣称将派东北籍运动员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赛。为粉碎日满阴谋,张学良采纳了张伯苓的建议,宣布由刘长春等人组成中国代表队参加奥运会。张伯苓立即电告奥运会组委会,几经往返,最后为刘长春办妥了报名手续。经过仓促准备和长途跋涉,刘长春“单刀赴会”,在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到达洛杉矶。开幕式上,中国国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会场。
致力奥林匹克 梦想中华腾飞
张伯苓先生对中国奥运的贡献,可以总结为六个最:
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1907年10月24日,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
仪式上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充满了希望。我国应立即成立一支奥林匹克代表队”。
最早创办和组织“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张伯苓最早发起和参与了远东运动会,是远东体协成员之一,担任过中国领队和远东运动会的总裁判。远东体协于1920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体育组织。
最早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入课本
张伯苓先生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上世纪20年代,张伯苓就率先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了体育科学教学大纲中。他在创办南开学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最早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张伯苓先生最早发起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长期担任该会的领导,努力推进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会员。
最早促成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
张伯苓先生是最早促成中国运动员正式参与奥运会的人。1928年曾派观察员出席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1932年,力挺中国运动员赴洛杉矶参加第10届奥运会,最终促成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如愿与会。
最早发起中国申办奥运会
张伯苓最早带头发起了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活动。1945年9月7日,张伯苓主持抗战胜利后第一次中华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决定申办1952年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为此他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张伯苓无疑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人物,是中国式的顾拜旦。国际奥委会原主席雅克·罗格在2007年曾说:“2008年8月,北京与全中国人民将邀请世界各国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林匹克盛事。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那就是看到他的祖国成为奥林匹克事业的一部分。”
附张伯苓简介:
张伯苓( 1876~1951),现代教育家,原名寿春,字伯苓。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习驾驶,1897年毕业后服务于海军,不久离职回天津执教于家馆。1904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即现在的天津南开大学前身,后又创办了南开系教育。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而留在了大陆。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和体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和体育史上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一切随缘,河南新郑人,1969年入伍,1986年转业,在武汉工作和生活了五十余年,是一个热爱新郑、热爱武汉和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