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散文「清明节的散文短文」

传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家知道关于传统清明节的散文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传统清明节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又到传统清明节...
清明节专刊「盐城作协会员」散文︱江苏沈益亮《怀念母亲》1916期

作者简介

沈益亮,江苏盐城人,出生农家寒门,从教44载,副高五级。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海探航“感动人物”。近年来偶发千字短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尚能给诸位点滴启迪及对过往生活美好的回忆。愿岁月与文字相互交融,愿与爱好文学的您一路同行。

清明节专刊「盐城作协会员」散文︱江苏沈益亮《怀念母亲》1916期

怀念母亲

□滨海 沈益亮

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就要来到了,这些日子心情格外沉闷。

我的母亲1927年5月1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七岁丧母,其兄弟姐妹4人随我的外公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过学校门。但母亲从小就很能干、懂事,赢得了众亲友的尊重与爱戴。

母亲于2022年3月7日21时55分离开她亲爱的儿孙后代,享年96岁,达到了耄耋高寿之龄,这是我母亲的福份。

母亲一生乐观、豁达,虽操劳一生,历经坎坷,但并未被生活重担压倒,尽管生活维艰,从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和父亲携手一同度过了生活的一道道难关。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姐弟七个,先后成家立业,每个家庭都人丁兴旺。所有这些,都是父母亲教育培养的结果。母亲在特殊年代所付出的艰辛是一言半语难以叙述的。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贫困家庭,特别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童年时代,家里生活拮据,但我有一个工人身份的父亲,加之父母亲不辞辛苦的辛勤劳作,母亲总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做一手好的针线活,有时夜深人静时,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她那粗糙的手为我们缝补衣服,针时常刺破了手,疼得揪心。我们身上的衣服虽然不是最好的,可是母亲总能把衣服缝制的很熨帖,穿在身上都很合身。比起其他同龄人,我们还算说得过去。

母亲一生除了勤劳还是勤劳。一年365天中,母亲没有歇下来的日子,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是“两多一少”。即:人口多,支出多,收入少,是标准的“超支户”。为了儿女们,早在五六十年代,白天母亲和大姐、二姐、哥哥都要到生产队里去劳动,挣工分。晚上回来,您不顾一天的疲劳还要做副业,不是编席子、篮子就是编柴帘,增加家庭收入,在农村里也属于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过一段时间把编好的这些手工活拿到集市上卖给人家或者供销社,换来一些微薄的加工费贴补家用。每当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很难看到母亲夹一块菜放在自己的碗里。

在粮食紧缺的日子里,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际,往往会因为缺粮断顿,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此时的母亲便表现出了异常的勤劳,黎明尚未到来,她便早早起床,带上姐姐背上竹篮,去了离家几里路远的田野里,拣那些冻坏了的山芋、胡萝卜,回家后,经过巧手处理,就会变成我们度日的口粮。母亲操劳的身影,迄今一直铭刻于心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们小姐弟到了十来岁懂事时,受到父母亲的耳濡目染,我们力所能及的学着帮助母亲做些锄草、施肥、喂猪、挑猪菜、拾草、粉碎粮食等农活。母亲总是想办法将物质紧缺的生活,尽量过得富足一些,将父亲每个月微薄的工资计划安排好一家人的生计,不让我们饿着冻着,现在想起来感到很温暖。

母亲还会做一手好的面食,用黄豆发酵做的豆酱、用面饼发酵做的面酱、用小刀切的手撵面条、用涨面炕的大饼等,都是母亲最拿手的厨艺,的确刮刮叫,味道实在让我想起终身难忘。

母亲对田园蔬菜种植的时节拿捏得很准。惊蛰时,她播种藤蔓蔬菜,丝瓜、黄瓜;谷雨前后,种植豆类蔬菜,豇豆、扁豆等。盛夏季节,满架的花果相望,在风中招摇;深秋时分,培育的韭菜苗蓄足了肥料,待来年“强势劲发”;肃杀冬季,菠菜、香菜以及栽的过寒菜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寒风中摇摆。老妈的菜园一年四季有花有菜有果,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自家有吃不完的四季蔬菜,还时常东一家、西一家让邻居都尝鲜。母亲种的是蔬菜瓜果,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邻里和睦的幸福感。

还是在大集体时,每到春节临近,生产队里都要捕鱼塘分到每家每户,好的时候一家能分十几斤,煮好以后,一家人饱尝一顿,然后盛碗放在蒸笼里,用于春节期间招待客人,有时能吃到正月二十。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客人到我家来,最起码有一碗鱼招待,预示着“年年有余”,大家都说我家的日子不错。

母亲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懂得的理也多,加上热情好客,大家都感到亲近。我的舅舅家、姑姑家、叔叔家的表兄弟姐妹很多,他们都很乐意来我家,往往一住就是几天。尤其是我姐姐家的那些晚辈来,更是舍不得回去。

清明节专刊「盐城作协会员」散文︱江苏沈益亮《怀念母亲》1916期

母亲是世界上最平凡的劳动妇女之一,但在儿女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有生以来,母亲的语重心长,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习惯;母亲的身体力行,养成了我们勤俭的美德;母亲的慷慨无私,陶冶了我们高尚的情操!母亲一辈子虽未能上过学,甚至比知书达理的人懂得的还要多,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并身体力行教导我们艰苦朴素,坦荡做事,清白为人。她经常说一些让我们深受启发的话,比如种地的要把田种好,工作的要把工作做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心里最踏实,这些简单的道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影响很大。在点滴的生活中渗透到我们兄弟姐妹的血液里,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多年来,我们的言行中始终谨记母亲的教诲,一刻不敢懈怠。您,一定会为我们感到骄傲!

母亲长寿,百岁辞世,走时无痛苦,也算寿终正寝。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母亲的音容笑貌永远印记在我们心中,每当夜深人静,想起母亲生前的一件件往事,犹如一张张制作精美的PPT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不知不觉我的眼眶湿润了。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乃世事常理,可清明时节面对眼前的一座墓碑,一吊纸钱,又有谁能体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凉与心酸?

永远忘不了2022年3月7日21时55分,您走得是如此的从容不迫,在平静中闭上了双眼,停止了呼吸,任凭儿女们怎样撕心裂肺地哭喊、摇晃,一切都无济于事。

今年的清明节遇到了已三年的疫情,在疫情影响下,随着不能上坟扫墓祭奠的禁止令下发。身在异乡的我,在心里渴望到自然中去成了一种奢望。望天空,春雨潇潇,只能依托在古人诗词中去体会意境了。

谨以此文送上我对母亲的无限深情,衷心地祝愿父母亲在天堂里长眠安息,荫护子孙后辈幸福安康,世代延绵!

愿长眠于地下的母亲有知。

母亲,安息吧!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编委会

文学顾问:匡文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裕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张克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岩 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 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何 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乐 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董 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韩 生 作家 语文特级教师 杨志明 作家 英特华集团总裁法律顾问:宋维强 英特华集团法务部部长 卢学华 哈尔滨十佳律师主 编:李培东(楚狂)副 主 编:孙永辉(溯草)副 主 编:张钊华(枫华)副 主 编:白晨宁(白金)诗歌责编:王道海(逍遥)布占祥(老骥)李 立(美纶)王 辉(王子) 散文责编:李淑华(牵手)杨 杰(木槿)管金鹏(蔚蓝)安凤娟(冷月)小说责编:尹淑英(绿地)张淑华(归鸿) 董立华(千里)付培金(夜风)图文责编:孙永辉(溯草)白晨宁(白金)

2018年电视台报道《时光的记忆》新书发布会

暨李培东作品研讨会

清明节专刊「盐城作协会员」散文︱江苏沈益亮《怀念母亲》1916期

(2019年当代作家联盟精选《飞鸟的天空》

清明节专刊「盐城作协会员」散文︱江苏沈益亮《怀念母亲》1916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394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