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去讲什么鸡汤,只谈方法论。
首先我们从家庭收入来讲
根据家庭收入等级表,题主说了家庭条件一般,那我就假定题主的家庭处于穷和中产之间,也就是年收入3-30万。
3-30万其实是一个参差很大的区间,但是我得说,这个收入区间的同学进行留学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
对于中产以上,基本上也没有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阶层,留学不过就是买个菜级别的决定而已。
甚至对于家庭收入非常低的家庭,也不是不可能。
再补充一点儿,很多同学有点太焦虑,焦虑没钱,焦虑申不到好学校,焦虑自己最后留不成学,但往往这部分同学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成绩都没有。怎么说呢,大多数准备过语言成绩,尝试过这种考试的难度,并且坚持下来拿到合适成绩的同学,往往不会焦虑,因为他们具备了留学的几个基本条件:一个合格的学历+语言成绩+克服语言困难带来的自信,其实自信很重要,因为语言带来的自信可能会让你在准备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带来很多想象不到的惊喜,甚至是奖学金。
所以我建议,想留学对吧,别空想了,先去准备语言成绩,拿conditional offer并不难。
这是我定义的一个留学可行性公式
家庭情况
首先是家庭情况,这个参数放在首位是因为家庭情况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下限,如果家庭条件过硬,留学非常简单,有时候远远大于个人努力,虽然不是很服气,但事实却是如此。
在个人成绩不是很如意的情况下,比如可能不能通过高考考上大学,那么尽早找国外的大学,上个本科难度不高。再比如,本科国内读,但是需要研究生学历,那么国外的一年制硕士入学难度要比考研小的多。
如果本身成绩非常不错,也在很好的学校或者平台,再加上家庭情况不错,那么留学更是简单到不行的事情。 ---想去哪里去哪里,这就叫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但是不是所有人家庭情况都不错,想象我们国家这几年才实现脱贫攻坚,其实低收入家庭还是占比很大的,但是同学依然有留学的想法。
这种时候家庭情况的加成基本上微乎其微了,能拿出基本的语言考试和其他必须支出对家庭已经是不小的负担了。
当然还是有办法,那就是接下来要说的个人成绩了。
个人成绩
这个方面不仅仅指的是平时的成绩GPA之类的,而是所有跟个人相关的软实力。
GPA,语言成绩,口语能力,科研能力,抗压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选择的能力,论文发表,与国外实验室的合作,在外的师兄师姐,甚至包括运气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作为统计的显著性属性,并对最后的结果有极大的加成。
在不知道最终结果之前,一般是不知哪个方面有更大的加成,所以我们必须所有方面都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对于家庭情况不错的同学,一般只需要关注GPA,语言成绩,口语能力,外加一点点的科研论文等因素,这样其实就已经有非常多的选择,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选择达到最优解了。
但是对于条件不少的同学,那么所有的软实力就都显得很重要,因为你需要拿自己的软实力作为背书,去获得奖学金。奖学金是条件一般同学的唯一可能性,并且需要至少是半奖,一般需要的是全奖,因为即使是半奖,一年制硕士也需要10几20万。
之所以需要所有的软实力,是因为很多申请成功的同学除了几个纸面的硬实力突出之外,更多的是其他方面的运气,比如师兄师姐在国外的实验室引荐,与国外实验室有合作,与某个教授有学术合作等等。
留学节点
这个作为公式的一个系数,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留学下到小学考试,上到博士后,都能算留学,
但是年龄从小到大的难度正好是呈反比的。
意思是小学留学的难度要比博士后难度高几个数量级。
因为小学留学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贵,而博士后不挑的话总能出去。
针对留学的主流人群大部分是大学,研究生和博士。
- 大学。留学难度较大,四年花费较多,基本需要100w+,系数 = 0.2
特殊情况:2 + 2 或者3 + 1,有些合作办学的专业有这种模式,可以适当地将系数提高,如果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话系数可以进一步拉高。
- 研究生。留学难度适中,一般都是一年制硕士,花费比较透明,有提前攒钱计划的家庭基本上都能供应的起。
特殊情况:欧洲的Erasmus Mundus项目,全奖的硕士,还要之前提到的那样,个人成绩有时候非常imba。
- 博士。这个阶段留学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多数博士留学是带奖学金的,当然英国这种扣的国家不算,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细数下来奖学金机会是非常多的,只要不要太纠结于名校。
另外,我国也提供了CSC奖学金,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这个奖学金获得的几率非常大。直接攻博要稍微低点儿,但是联培每年有8000个名额,基本上用不完。
总结
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留学并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而是一个多因素的题而已,只要各个方面补足,最后达到解题最少的分数就ok了。
如果家庭条件好,那就尽情利用,反之就疯狂的提升个人的软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