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全词赏析」

咏史·郁郁涧底松古诗词原文及译文赏析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

推荐:相貌和针线活儿都不出彩的二等丫鬟秋纹为何能在怡红院稳如泰山?

文/齐云轲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80后,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来,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六十多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汝南县作协副主席、新蔡县作协特邀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我国六朝时期,以曹魏“九品中正制”肇始的门阀制度等级森严,使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出身卑贱的人很难靠自身努力去翻身,跻身上层社会。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的财富主要掌握在极少数的统治阶层手里,造成下层有能力有抱负的寒士难有出头之日,引发了他们的强烈愤慨和反对。

当时一位出身于下层的寒士诗人左思,根据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咏史》诗,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抨击。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一、左思其人

提起左思,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一个“洛阳纸贵”的成语,恐怕无人不知吧。造成洛阳纸贵这种奇特现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诗人左思。

晋朝灭掉东吴的孙家政权后,全国重新归于一统。左思以自己超凡的智慧和生花的妙笔,腹稿多日,苦心孤诣,根据当年魏国都城洛阳、蜀国都城成都、吴国都城建业盛况,挥笔写就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三都赋》。因其文辞美、意境好、结构妙在当时被人竞相传抄,京城的纸张因此供不应求,价格大涨,遂成“洛阳纸贵”的美誉。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左思,字泰冲,生卒年不详,老家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他的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在当时就很受欢迎。晋武帝时,他的妹妹左棻因才名被选入宫,他也被授予秘书郎一职。于是,左思举家迁居京都洛阳。可是,晋武帝司马炎只是欣赏左棻的文才,对其本人并不宠爱。因为妹妹不受宠,所以左思在仕途上一直难以升迁。

到晋武帝的白痴儿子晋惠帝登基后,左思见朝局日乱,只好依附权贵贾谧以保命。后来贾谧被诛,失去靠山后,左思基本上是隐居了,专心著述。后来,齐王司马冏召他为记室督,他见天下大乱,就坚辞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洛阳被战云笼罩,他举家迁居冀州躲避战争,随后便病逝了。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二、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说真的,每当读这首诗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情景:

一个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寒门书生,独自在一间茅屋里徘徊,捋着愈发白亮的发须,时而低头奋笔疾书,时而仰天长啸。最后,他写完这首诗,将手中的毛笔朝远处一掷,跪在地上无助而又悲愤地失声痛哭起来。那哭声高亢而又凄惨,响亮而又愤懑,将我的心揪得很紧、很紧,使我忍不住也洒落下几滴泪水……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这首诗通篇使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涧底松”比喻寒门志士,用“山上苗”比喻那些世世代代盘踞大位的世族子弟。尽管“涧底松”葱葱郁郁,高大挺拔,无比茂盛,充满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涧底”,所以,也只能被“离离山上苗”所遮掩,难以得到阳光的滋养,永无出头之日。尽管“山上苗”只是“离离”,且“径寸茎”,又矮又小,没有什么朝气,可是它们位居高处,生下来就比“涧底松”高一头,地位永远在松树的上边,松树只能被其荫蔽。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世家大族子弟世世代代生下来就是做官的命,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的财富,底层寒士再有能力也只能“沉下僚”,很难有翻身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是不公平的门阀制度造成的,而且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西汉时期金日磾、张汤两家的子弟依靠着祖先的世业,享受着朝廷的高官厚禄整整七代,直至西汉灭亡。这是从正面进行例证。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则是从反面进行例证。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没有能力吗?直到他头发白了还不见重用。原因是他出身不好,不是世家大族子弟。

有能力的人,只因为出身寒微,一生只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出身世族的人,无论能力、品行多么不济,都能轻而易举获得高官厚禄,享受着钟鸣鼎食、荣华富贵的生活。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啊!可是,谁也无法改变,因为这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早已根深蒂固。

只要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一日不彻底改变,左思的这首《咏史》诗就一日不失去其现实意义。这首由底层寒士发出的愤懑吼声,若如一柄利刃刺进了不公平的社会制度里,在黑夜里点亮了一盏豆灯,虽然光亮微小,但足以给人以温暖和希冀。

《咏史·郁郁涧底松》:底层寒士发出的有力吼声

相关阅读:

《晋书》中记载的恐怖大片
 

晋国厕所的“坑”有多大?晋景公失足掉下去,居然死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379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