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李树辉在田间劳作 资料图
卖掉上海一套房,去东北半沙漠化的“800里旱海”开荒种地。带着11名退役战友,三年时间造田3.4万亩,相当于一个虹口区的面积,占领国内高端胚芽米市场80%。这是“杨浦好儿女”、退役军人李树辉前三年做出的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李树辉掷地有声地说:“在我们的添慈农场,每一寸土地都有退役军人流下的汗水。我们生产的每一粒稻米,都闪耀着军魂的光辉。”
拿出近千万元在杨浦区创办“添慈退役军人创业家园”,与社区结对,帮助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这是李树辉最近开启的新篇章。现在,他想对退役战友们说:“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
从农场走出又回到农场
1993年,16岁的李树辉穿上军装,从家乡内蒙古来到黑龙江军垦农场。1996年,他考入解放军农牧大学,1999年毕业后主动回到农场。2001年,他被选调至第二军医大学,并于2005年转业留在了上海。
当了11年兵,又做了11年公务员,李树辉的人生轨迹似乎应该继续这样走下去。然而,2016年元旦后,他却做出了一个令老领导、老战友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去种田!而且,还不是在上海本地,而是一个回马枪杀回了东北。
李树辉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军校学农、军垦务农,确实喜欢干这行,做梦都会梦到田园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田园,要么面朝大海,要么春暖花开。我们退役军人也一样,梦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同样穿军装的爱人理解李树辉骨子里的不安分,支持他卖房种地,李树辉至今感激爱人说的这句话:“你干吧,你怕啥?我自己的工资就够吃饭了,吃不好还吃不饱吗!”
当地人说:“这工程量和速度,也就他们当过兵的行!”
在军垦农场待过,李树辉觉得南方小打小闹的农业不过瘾,还想回东北去干大农场。2016年3月,东北的冰雪还没消融,他就带着11名退役战友来到了吉林松原的盐碱滩,冒着零下几度的严寒,在野外搭帐篷住了下来。
这里人烟稀少,水电路渠统统没有,生活用水全靠融冰化雪。野生动物可能比人更多,晚上车灯一晃,就会看见附近有几双绿色的小眼睛,不时还会传来野狼、野猪的几声嚎叫。所以,一到晚上,他们就拢起一堆火吓退野兽。
盐碱土壤要重塑结构,他们每天从清晨四五点钟天一亮,一直干到晚上7点多太阳下山,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连续干了半年,他们修筑隔离围坝21公里、田间道路27公里、给排水渠54公里,建成育秧大棚180亩、生态水库650亩、示范牧场3500亩、标准稻田5000亩,实现了当地人没见过的奇迹。李树辉却平淡地说,他们这一群退役战友在零下三十几度的野外住过帐篷,在1998年的特大洪灾中抢过险,什么苦没吃过,“埋头苦干就是我们退役军人的强项”。
的确,这群退役军人就是不一样。附近农户曾以为李树辉他们干几天就会撂挑子,李树辉就跟他打赌,每坚持干三天,农户就给大家炖一只鸡。后来,不仅是他家的鸡,连他弟弟家的鸡都给炖完了。后来,当地人都信服地说:“这工程量和速度,也就他们当过兵的行!”
全国开花“上天入地”
半年后,瘦了15公斤的李树辉回到上海,他带回来了更多的雄心壮志。如今,经过他和退役战友们的辛勤耕耘,又在内蒙呼伦贝尔、赤峰等地开荒,并在崇明岛建了一个蔬菜种子试验基地。他们的“添慈农场”胚芽米第一年就销售2300多吨,现已打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高端农产品市场,一举占领了国内高端胚芽米80%以上的市场份额。农场生产的五谷杂粮、黑木耳、土鸡蛋、无矾粉丝等辅系列产品,仅在浦东的33个社区直销就供不应求。这些农产品还打入境内外众多航空公司,从“入地”变成“上天”了。近4年,添慈农场年均用工上万人次,带动上千农民朋友实现年人均增收逾3万元。
回首创业路,李树辉感慨说:“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这几年,我们的11名核心骨干团队成员全部是退役军人。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在一起,团结一心披荆斩棘才是真英雄,才无愧于我们曾经头顶上的军徽和那身军装!”
建立创业园帮助更多退役军人、军属创业
吃过创业的苦,李树辉深知,退役军人创业有优势,也会面临“四难”:找场地难,找项目难,找资金难,管理难。为此,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李树辉拿出近千万元,在五维创业园区中租赁了两幢楼,办起“添慈退役军人创业家园”。经过几个月筹划,家园现已有5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创业就业。
为扶持退役战友们创业,家园按“平进平出”的方式提供办公场地,并倡导大家共享公共空间和人员等,降低经营成本。作为添慈实业公司的总经理,李树辉还会与入驻项目开展无风险合作。例如为有项目但缺扶持的退役军人、军属提供创业场所、辅助员工、工作机会等。李树辉希望,能在今年内容纳创业项目逾20个,吸引100名退役军人和军属创业就业,解决社会就业岗位200个,2年内年产值破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群众增加收益。
新民晚报记者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