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极端天气的报道日益增多,气候异常频发,暴雨,洪水、泥石流、内涝、高温、干旱、江河断流、良田绝收、饮水困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说世界气候变暖,地球环境变恶劣是主要的因素,但是否也应该自省一下,这到底几分是天灾几分是人祸,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从故乡小时候到如今短短这几十年的一些变化说起。
我所在的城市算是一个三线或者四线的小城,有世界一流的山水,70~80年代,自小城向东南西北往外,离城市最远不过10公里,周边就已经是原始杂树林植被,那是小伙伴摘菌子、摘野果、捞鱼摸虾、掏鸟蛋的乐园。周遭要么芳草萋萋,要么流水潺潺,要么泉眼无数,湖泊水洼遍地。那时候当地的农田从不缺水,一年可以种两季的水稻。如今,从城市到县城,原始的杂树林(可以说是小森林)很多被各种房地产、工厂、开发区、水泥道路取代。一些荒滩坡地,也被大量的经济作物,经济林占领,比如密植的杉树林,果树林……。目前故乡儿时的泉水己基本不见,很多良田也只能春播一季。(走的地方不多,想问一下广大的网友们,您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如此?)
不知道国家绿化面积统计数据,是否去除了经济林,经济林实际上是需要浇灌的,不但不保水且非常耗水,比如说柑、橘、桃、李、杏等,而木材经济林一砍伐(比如杉树林),更是造成滑坡泥石流的罪魁祸首(个人观点尚需专家论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见过了太多的旱涝泥石流,心中有几个建议不吐不快:
1.各地的森林覆盖率统计数据如果没有去除经济林的,请去除经济林,摸清家底,看看各地市到底有多少的真正的绿化保水林。
2.对于砍伐类的经济林比如说杉树,严禁成片砍伐,采取三砍一或者二砍一的方式(确保土地上有植物根系保水保土,防止泥石流,特别是坡地)。
3.在不具备产业工业链的城市严格限制或取消开发区,限制房地产,不允许建大户型的房子(土地资源有限,牺牲住房面积,可以获得更多的大自然天然氧吧面积馈赠)。
4.趁着干旱,对于一些水库湖泊,正好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淤或者翻修。
或许是杞人忧天,但却真心希望,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好,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月异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