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一一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公元715年,年幼的杜甫看过公孙大娘的戎装剑舞。
50多年后,又在夔州欣赏到她的弟子李十二娘的表演。
经历了安史之乱,半世飘泊,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杜甫的诗,把这种破碎的时间感拼接在一起的不少。比如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写一名绝代歌者,好像这一首写公孙大娘弟子舞剑的微缩版。
只不过,杜甫与李龟年的凄怆一面写于大历五年暮春,一年后老杜就离开了这个烟花渐陨的大唐。
美这东西有一种特质,叫"易碎"。
从一朵鲜花逆溯而上,即可看得见盛世浮华、生命凋谢以及带着香气的愁悼。
杜甫写剑舞,却又不是写剑舞。
他只是写一片剑光中,时光如何被切割、被销蚀,花容黔然,落英缤纷!
从这一首开始,《唐诗三百首》进入卷三,仍然是七言古诗。
中国书都是薄薄一卷,数卷合成一函。
一卷在手,可卷可展,很自在。NO.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