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北伟(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阳(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十四五”建设伊始,多地出台了创新联合体组建与运行管理办法。此举旨在加快创新转换效率,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协同创新理论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当中。产学研协同发展、深度合作为我国新形势下加快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基础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互动与合作共赢,从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和水平。
回顾人类科技历程,不难发现,每一个科技强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流实验室的科研支撑。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德国马普学会、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这些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为西方科技强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供了科技保障和战略支撑。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维护科学自由,摆脱宗教束缚”,再到德国马普学会“融入产业链条,服务国民经济”,这些一流的国家实验室都高瞻远瞩地选择好了科研方向,实现了学术理念的超前性和研究成果的创新。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创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构成,具备了先进领域基础研究的实验设施条件,是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攻坚力量,也是国家探索原始性创新、累进式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实验平台,为参与国际科技竞争贡献了大量创新成果。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满足了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成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因此,“十四五”期间,各地应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1)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重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主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运行,更多支撑的是产业链上关联企业、高校院所等协同发展。大力吸引“大院、大所、大企”共建高层次研发机构。各个参与主体以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式有一定的投入,通过股权分配和共享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在研发阶段共同出资,或建立实体机构、成立合作研发实体平台,通过合同或其他约定的方式购买或共享研发成果,并与面向国家战略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合作,在创新联合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完善创新联合体各方利益机制,激发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在探索创新联合体模式的过程中,要避免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简单合作,而是要将合作的性质进行彻底改变,围绕共同使命打造联合体形式。探索追求共同利益的驱动机制,市场需求拉动的动力机制,政府政策扶持的保障机制等协同发力的体系化、高效型的研发创新组织。通过全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联合攻关,打通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环节,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同盟,实现关键“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可控,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的政策扶持,又要充分尊重资本市场机制的流动运转。
(3)加大力度支持创新联合体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鼓励和引导创新联合体在有研发优势、人才储备的科研领域积极参与涉及国家重大战略远景的科技项目;鼓励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通过参股、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实施研发项目。通过深层次的科技体制改革,盘活创新联合体运行管理模式,将更多可支配资源投入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研究中来。鼓励创新联合体以独立法人实体或领军企业牵头等多元化形式进行联合攻关,通过各个参与主体的联合创新,发挥各个平台的优势及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为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扫清障碍。
(4)提高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程度。要积极推动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开放、便捷的研究条件,努力使社会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地分享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建立设备开放、共享制度以提高使用率。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学术氛围、运行机制和研究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在实验室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的研究、开发和转化,使高水平的理论创见和创新性成果迅速转向应用研究。
(5)加强实验室国际化品牌及文化建设。纵观中外一流实验室,国际化战略是其当下及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为了应对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的战略需求,重点高校应该强化国际化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未来规划设计中,从源头提升国际化战略地位。按照战略要求,逐项对照工作重心,审视工作的不足与着力点。通过品牌管理的视角来努力打造高标准、示范性的品牌机构和项目。其次,以品牌集成有价值的国际行动,逐步提高国际声誉和影响力。针对实验室定位与特色,与国际组织、重要学术组织和知名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逐渐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6)强化科技创新的竞争意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将被转化为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我们要制定各种策略,应对西方国家有可能针对我们发动的“攻击”,避免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发挥基础研发与重大科研攻关的推动作用,汇聚各方科研资源,制定好重大科技攻关的研究部署,为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积累原始创新能力而努力。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