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抒怀
作者:陕西 任俊峰//荐稿:塘中水仙
儿时,盼望着过各种各样的节日。因为过节,不仅没有那么多讨厌的作业,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好多好多好吃的。
八月十五这天,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母亲总会早早地准备红糖,芝麻,花生仁,核桃仁,动起手来做月饼。
印象中,母亲做的月饼外焦里酥,非常可口。在母亲发面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忍不不住的滴了下来。那发酵的面香,夹扎着花生、核桃的清香惹得我围着锅头转来转去。等到月饼一面在铁锅里刚翻身,我就伸手去抓。母亲总是笑呵呵的嘱咐我:“别急,小心烫着!还有下一锅,管饱!”可我总觉得吃不够,不是父亲笑眯眯地提醒我别吃坏肚子了,我肯定是抱着月饼盘子不丢手的。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吃着吃着,我就在灶台下添火的父亲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睡梦中总是梦到一大堆好吃的,那憨口水呀,经常把枕巾湿透一大片。那种幸福的感觉,与月亮无关。
但我更馋隔壁“二狗子”家两块钱从小卖部买来的月饼“封封”。烧纸包着,红线缠着,一封八个。外面有个简单的标签,上面有“五仁月饼”四个红色大字。尽管那种红,那种简易包装,跟现在的工艺无法相提并论,但在那个物质非常匮乏、人民币非常值钱的年代,不能不让人十分地向往。因此,我也深深地记住了那个场景。当二狗子妈一声“吃月饼了”的吆喝从隔壁传来时,我心里痒痒的,总是会忍不住跑出去观望。尽管手里还捧着刚出锅的妈妈做的月饼,尽管院子里还隔着一堵厚厚的土墙。那种渴望的感觉,与温饱无关。
有一年中秋节的黄昏,父亲高兴地从外面提回来一封“水晶月饼”。终于可以吃到买来的月饼,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伸手抓了两个就吃。但吃着吃着就吃不下去了。一是馅子里面的白糖还是什么的有些硌牙,二是味道感觉怪怪的,总吃不习惯。
前几年,我离家较远,每到中秋的时候都会挑上一盒中档的月饼寄回老家去。但直到我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总有几个月饼爸妈没有吃。我知道他们不是嫌味道不好,而是舍不得吃掉。看着月饼,就会想起出门在外的孩子。那种牵挂的感觉,与月饼无关。
这些年,微波炉,电烤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己在家里稍微动动手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月饼。市面上几块钱的月饼早已被标价几百上万的风味月饼赶下了架。枣泥的,莲蓉的;莲花的,玫瑰的;肉松的,蛋黄的;广式的,港式的,早已替代了当年的“五仁月饼”、“水晶月饼”。但是,除了走亲访友,必须得在超市购买“上等月饼”,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妈妈牌月饼”的口感。只是,任凭我怎么努力,翻遍整个超市,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中秋节即将到来,我想,中秋仅仅是除过年之外的另一个代表团圆的重大节日。一锅熬肉,一碟月饼,一盘五果,一杯桂花酒。品出的是一种思念,一份乡愁,一世亲情,一辈子的牵挂。
一轮盈月
两地乡愁
千家灯火
万般滋味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声问候
两行热泪
千里秋思
满腔浓情
人逢盛世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