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祖国统一的基础。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贵州民族大学自建校以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基础,培养了众多民族人才,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各民族要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如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一道题目。
自建校以来,贵州民族大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元融合”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深度融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和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在办学治校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总要求,按照“三元融合”“四维一体”理念,让各民族师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时,学校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每年新生入学,都由学校宣传部、统战部、团委聘请专家对所有新生进行突出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 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春风化雨、戮力同心,奋发蹈厉,庄敬自强,把各族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冰,一个90后的彝族女孩,2017年毕业后扎根基层,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泉发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实现了脱贫路上“女娃”到“女汉子”的蜕变,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时代青年的贡献,传播了民族团结的好声音。
在贵州民族大学,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推进,有力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谱写了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的贵州民族大学新篇章。
加强民族理论与政策学习 夯实民族团结教育之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对各族干部和青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汉、苗、布依、侗、彝、水族等18个民族世代居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贵州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创造了多元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狂放热烈的民族歌舞、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风格迥异的民族建筑、别具一格的民族体育、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构成了一幅幅醉美贵州的多彩画卷。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将贵州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民族大学通过组织师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知识和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同时,组织专家撰写《习近平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系列文章,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贵州民族大学在民族团结理论研究方面也做出大量努力。早在1951年,在贵州民族学院创建时即设有民族研究室和民族理论政策教研室,并一直为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民族理论前沿研究》,促使大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1992年、2012年、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先后获得贵州省第一批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区域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民族学专业获贵州省一流专业。学校建设的“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全国共享课程,经教育部认证在全国高等院校实现共享,并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A等次。
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 奏好民族团结主题曲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贵州民族大学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创新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石,以共创共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出亮点、出成效。
与此同时,贵州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汇聚发展合力”的工作思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是贵州民族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为充分彰显民族学作为龙头学科的引领作用,学院多措并举将党建工作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将学院民族团结长廊、党建活动室等地打造成民族团结宣传阵地,通过学习笔记、专题讨论、撰写心得巩固学习成果,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座、微信公众号发布民族政策知识等形式,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致力将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打造成“同心院,一家亲,各族师生心向党”的民族团结示范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了“四个工程”,即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工程”;以为各族师生平等发展进步搭建平台的“平台工程”;以为各族师生服务民族地区创造机会的“服务工程”;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发展的研究的“研究工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银凤钗头”项目团队夺得了全国总决赛金奖,实现了贵州省金奖零的突破。由于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贵州民族大学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并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