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之国氏大富「齐之国氏大富的之什么意思」

自宋之齐的之什么意思推荐回答自宋之齐----从宋国到齐国自...之----从...到原文: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

老子说,修道积德不仅要会“不积”,要“损”,还要学会恰当地给予。列子在解释人的“含德之厚”时认为,这种厚德不光靠自修,还要靠“偷”。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何谓“损”

老子说:“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所谓“损”,就是否定或减损。“损之又损之”就是对要“损”的对象做不断的否定或减损。那么,“损”的对象,或者说这个“之”指的是什么呢?

从“为学者日益”这个角度而言,应该是“为学者”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哪些知识呢?庄子《知北游》指的是“仁”、“义”、“礼”,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庄子借黄帝之言回答“智”说:“道最高贵,德也不能轻易获得。仁总是要有所为,义总是要分别,礼更是虚伪欺诈。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

河上公《道德经章句》对所要“损”的对象,即“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

西汉以来,对“损”的对象多是沿袭以上说法,即“仁”、“义”、“礼”,相应的知识与智巧,以及引发这些知识与智慧的欲望。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而皂罗袍3先生则将“损”的对象模型化,即7层障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然后是万物、三、二,最后达到“一”,此即“损之又损之”的工夫论,即通过不断减损的工夫,最后进至“无为”的境界。

何谓“给”

所谓“给”,就是“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因而圣人没有私自积蓄,他以众人之心为心,尽量会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的“德”反而更丰厚。

《老子》中的“给”,是基于“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自然平衡法则而言的,并非日常所言之施舍,以及简单的资助。

更不是有人解释的那样:要想得到别人的,首先要学会给予,那是对老子自然哲学的权谋化解读。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何谓“偷”

老子说“建德如偷”,个人建立了功德,却像偷来一样,不认之为己有。

老子《道德经》中,不乏对“损”“给”的论述,唯独缺乏对“偷”的相关论述。而《黄帝阴符经》《列子》《庄子》等道家典籍,均对“偷”有专门论述。

《黄帝阴符经》中“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文中有“贼”有“盗”,“贼”为明取强夺,“盗”为暗地偷窃。“五贼”即是金木水火土“五星”。意思是说:盗窃天机有明暗两个方面。“建德若偷”是指暗地里偷来。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为了讲清楚“偷”的含义,列子在《列子·天瑞》里,进行了打断的论述,并以实例对其进行诠释,他说: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故事很长,简单就其大要简述如下,以帮助理解“建德若偷”之意。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故事说:齐国的国氏非常富有,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去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善于偷盗。初为盗时,一年够用,二年富足,三年大富。从此以后,我还惠及相邻。”

向氏大喜。但他只看重了偷盗的表面意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真义。于是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不被窃为己有。当然,不久就被问罪,罚得他倾家荡产。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了自己,便去齐国找国氏讨个说法。

国氏问:“怎么还会被惩罚呢,那么你是怎么偷盗的?”向氏叙说了他偷盗的情况。国氏说:“唉!无道之盗若此,愚之至也!你不听明白就去行窃,焉有不被惩处之理?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之时利,云雨的滋润,山林川泽的物产,用来种植作物,建筑房屋、围墙。在陆地上偷盗禽兽,在水泊中偷盗鱼鳖。这些禾苗、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生出来的,难道是我所有的?

然而我偷盗天的东西却没有灾殃。人家积攒的金玉珍宝、谷布财物,不是天生具有的,你偷盗不被问罪,才怪呢?”

向氏很迷惑,以为国氏又在欺骗自己,回去后又去向东郭先生请教。东郭先生说:“你不知“盗”的真义啊!其实,就连你自己就是“盗”来,你父母偷盗阴阳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呢?国氏之盗,公道也,故无灾殃;而你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列子修道三部曲:一损二给三为盗,不会“盗”,则难为道

把公共的东西视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东西视为私人所有,这是天地的德行。了解了天地德行的人,才知道偷盗的真义啊!”

这段故事告诉人们:天地所生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人都在偷,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化育万物而无私,有道之人,懂得向天地探求,向大道求德。

这就是老子“建德若偷”中“偷”的含义,意即建立崇高的德行需要因循天道的法则而求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fxqlsy.cn/news/70058.html
返回顶部